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家书报安康

2008-12-18 18:50:42

家书报安康

陆 扬

  每逢过年过节,总会收到远在澳门舅舅的问候和祝福信函,年迈的母亲总是含着眼泪喃喃地说,给他报个安康吧,我们都好……于是,我每年按照母亲的意思,复制着同一句话,回应舅舅的问候。可是,有谁知道,这几十年的光阴中,同样是一声“安康”,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两重感受哪!

  记得那一年,我要结婚了,舅舅寄来一块青布布料,算是给外甥的贺礼,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你摸摸,他瞅瞅,就是舍不得裁剪,这在当时布票紧张的情况下,难得的一块“洋布”,当然是十分稀奇,母亲一直珍藏着。而给我们的新衣,材料是用布票扯的“华达呢”,弟妹们的衣服,只能是用自家自留地上种的棉花纺纱织成的“老布”了。除了布票,还有粮票、油票、肉票等等十几种票证,几乎所有生活日用品都得凭票购买。屋前那一大片贫瘠的土地,方圆十多平方公里,俗称“鬼叫畈”,始终难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啊!――那时的境况能告诉舅舅吗?

  还记得有一年,舅舅来信再三嘱咐我们寄一张全家福照片给他,而且要求是在自家房屋前照的,这可为难我们了。因为当时我们全家六口人住在一间破楼房中,这是一间祖传的木结构楼房,一排十几间连在一起。隔壁人家晚上睡觉鼾声都能听到,夏天屋里简直是个蒸笼,冬天西北风吹得破板壁哐哐响。更惨的是,每年一到“霉断伏起”时节,满屋生出黑黝黝的“瓦蜡”,叫人不寒而栗,身子一碰到这种毛毛虫,皮肤就红肿起来,刺骨地痛。说是楼房,上下两层不过五十几平方,楼下打灶吃饭,楼上睡觉,我们都睡在谷柜上。屋门口紧挨着屋檐搭建了一个猪舍,五、六平方的地方养了两头猪,虫子和臭气满屋飞……,这样的场景怎能留影?――那张全家福始终没有照。

  一年复一年,家书传两地,岁岁报“安康”。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过去的情景历历在目,与眼前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自己已是上了年纪的人,总想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告诉远在澳门的老娘舅,要不是他已是九十多岁高龄,还会邀他亲眼来这里看看;也总想把这些陈年旧事讲给后辈们听,让他们触摸到30年来社会前进的脉搏,让他们感觉到30年的改革开放切切实实地惠及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如今,当年的“鬼叫畈”已经面貌大改,昔日的荒凉情景荡然无存,传诵一时的民谣“鬼叫畈,鬼叫畈,田螺像鸭蛋,蚂蟥像扁担”,恐怕只有我们这辈人知道了。万亩荒地成良田,粮食丰产鱼米乡。过去记工分、拷“大工”,年年“倒挂”吃“借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结束了“头朝泥土背朝天”的原始耕作生涯,成为乡镇企业的生力军。1992年,丈亭镇的工业产值突破亿元,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彻底转变。1993年,首家台商独资企业落户丈亭,镇政府在凤凰山北侧的“鬼叫畈”上辟出1500亩土地,建成镇工业园区台商园区,千年“鬼叫畈”上终于出现了厂房林立,道路纵横,莺歌燕舞,人欢马壮的一派繁荣景象。目前,丈亭镇已经形成具有多种行业、多种成分的工业格局。1998年,镇政府第四次修订城镇总体规划,在紧挨“鬼叫畈”的渔溪村一带,投资近3亿建成新城镇,建成区规划面积达12平方公里,61省道穿境而过,连接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直通上海,使得这块宝地成为我国长三角南翼一个黄金节点。2003年,丈亭镇跻身浙江省经济百强乡镇行列,又先后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文明镇、生态镇。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90亿元,一个繁荣富强、和谐稳定、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崛起在姚东大地上。――现在的情况怎能不告诉舅舅?

  三十年来,我家的境况也今非昔比。不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不用担心了,而且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当年凭票购物已成历史,自家自留地早就不种棉花了,那年搬家,孩子们还真的认不得当年曾为他的父辈们纺纱织布的那台纺车,玩了好几天才放到阁楼上去。前几年一家人的衣服还雇裁缝到家来做,现在干脆上商店里去“套”,而且还开始追捧起时尚和名牌来了。如果当年的那块青布料在今天,谁还会稀罕呢?过去一年到头是愁“没有吃”,现在是愁“吃什么”,平时的菜也比当年过节强。常对孩子们讲我们小时候连3分钱的棒冰都不允许吃,春节走亲戚只能吃一块鸡肉的事,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因为现在叫他们多吃几口饭还要动员啊!住了好几代人的那间破楼房,也终于在1988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拆了。造起了四楼四底的一排钢筋混凝土楼房,困惑了几辈子的住房问题终于得到改善。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的孩子们,再也不怕严暑酷寒,再也不怕潮湿闷热和蚊叮虫咬,遇到台风季节,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大概是受过去没房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前前后后造了五、六次房子,本想为后代营建世代享受的安乐窝,可谁能料到,2001年,丈亭新城镇大开发,两个儿子都在渔溪新街买了二间三楼加车库的街面房,各有300多平方的面积。我们辛辛苦苦为他们造的四间楼房,只能留给二老自己住了。孩子们成家后,都动脑筋找项目创业,依赖丈亭众多的工业企业,一个办起了配套加工小企业,一个办起了商贸服务小企业 ,尽管忙忙碌碌,但是收入还是不错的,除了逐年归还按揭房贷外,还每年都有投入,每年都有发展。这与我们当年为了一家大小温饱起早摸黑辛勤劳累还可比吗?――现在要照的照片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生活就是在信中不说,舅舅也一定能够从绚丽多彩的照片中感觉到。

  一年复一年,家书传两地,岁岁报安康。

上一篇:春风化雨润万家
下一篇:在改革开放中温州侨联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