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专 题
首页 > 正文

【中国侨联五年工作回顾】——建实“坚强阵地” 筑好“侨胞之家”

2018-08-29 16:24:00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只有构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的基层侨联组织,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侨联事业改革发展,更好地联系服务基层群众。近年来,浙江省侨联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注重实践创新,善于整合借力,建“坚强阵地”,筑“侨胞之家”,努力推动基层组织从“建起来”,到“活起来”,再到“强起来”转变,走出了一条既务实又开拓、既规范又活跃的兴侨护侨之路。

“党建带侨建”的实践探索,侨联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

浙江省侨联通过大力推行“党建带侨建”模式,把侨联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格局,以党的建设带动侨联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形成了“党带侨、侨惠民”互促共进的基层侨建工作格局,牢牢把握了侨联组织的政治方向。

浙江温州市是全国地市级党委中第一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侨联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侨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四同步”,“侨建不过关、党建不评先”。温州鹿城等7个县(市、区)将侨联党建工作列入镇街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大南等20个侨联组织组建了拓展型党支部,把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工作内容融入到为侨服务工作之中。

温州“党建带侨建”模式的基层实践,为侨联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样板,全省各地纷纷推行“党建带侨建”工作模式,该做法还在全国侨联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作为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

把“组织细胞”建在产业链、新社区上,侨联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

杭州市余杭区在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创业的梦想小镇设立侨联工作站,在恒生科技园和梦栖小镇设立“侨家大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为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服务。

宁波市侨联和宁波电大合作建立宁波市“华侨学院”,设立“汉语学习中心”“归侨侨眷学习活动中心”“青年侨商培训交流中心”,今年上半年承接举办各类面向侨界的培训交流活动10余场,受惠群众300余人。

丽水市侨联成立全省首家检察机关侨联—青田检察院侨联,初中侨联—青田华侨中学侨联,全面推进侨联组织细胞工程。

当前,浙江省侨联正在全面推进侨联 “进园区、进高校、进企业、进楼宇、进特色小镇” 工作,湖州、嘉兴、绍兴、金华等地纷纷将侨联组织建立在新经济实体、新社会组织上来。全省现有各级侨联1865家,其中市级侨联11家,高校侨联27家,县(市、区)侨联89家,乡镇(街道)、村(社区)侨联已达1728家,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

善于借力整合,基层侨联组织队伍力量进一步充实

丽水市侨联针对力量薄弱、人手不足问题,按照“1+1+1”(专职干部+选派挂职干部或兼职干部+社工)方式,开展乡镇(街道)侨联专职专配试点,建设工作队伍。温州市侨联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层侨联机关编外人员工资福利纳入财政统一核算,聘用大学生为专职人员。

宁波、绍兴、嘉兴、衢州等地鼓励支持拓宽基层侨联主席选人范围,如从退二线乡镇党政领导中聘请担任乡镇(街道)侨联主席,一些村(社区)实行侨联班子成员和村委会(社区)班子成员交叉兼职,为基层侨联注入新鲜血液。

通过借力整合,打造侨联队伍生力军,有效解决了侨联基层组织力量不足问题。现在,全省专兼职侨联干部已达21018人,绝大部分是不拿工资、不占编制的“白忙官”、“百忙官”。

创新载体举措,侨联组织服务侨界群众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浙江省侨联机关以“网上侨联”建设为载体,组织实施干部联系侨界群众“一十百千万”网上联心工程,即“一”是指省侨联牵头抓总,主动联心;“十”是指10多个地市侨联聚焦发力,协同联心;“百”是指100余个县(市、区)侨联和开发区侨联,合心合力,接力联心;“千”是指1000多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侨联组织延伸触角,整体联心;“万”是指各级侨联组织和侨联干部主动联系万名海外侨领和归侨侨眷,通过建立一个微信群来延伸工作触角,进而辐射带动300多万侨界群众,让有海水、有阳光、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听到浙江“侨之声”。

各级基层侨联组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为侨服务的新路径,新载体,有效提高了为侨服务水平,获得侨胞点赞。丽水青田、温州文成等地借鉴国外大陪审和中国传统“老娘舅”调解模式,探索建立涉侨家事案件观调团制度,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推广。温州市侨联创新推出了“警侨之家”海外联络点,打造“最多跑一次”海外升级版改革做法,打通了联系服务侨界群众“最后一公里”,在侨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省委书记车俊作出批示予以肯定。

浙江省各级基层侨联组织在逐渐健壮强大的过程中正在不断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不断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侨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凝聚了侨界群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磅礴力量,为完成新时代各项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