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专 题
首页 > 正文

【中国侨联五年工作回顾】——杭州市推进基层侨联组织“五有”三步走

2018-08-29 16:26:38

针对新侨情、新侨乡的特点,杭州市侨联围绕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以“党建带侨建、活力再呈现”为抓手,全力推进“活力侨联”建设,有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基层侨联从“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到全面实现“有平台、有品牌、有渠道、有载体、有网络”,并向“有温度、有特色、有机制、有成效、有地位”的目标迈进,将基层侨联组织起来、活跃起来、行动起来、贡献起来,日益成为联系服务侨界群众的坚强阵地和侨胞之家。

一、规范化建设基层侨联,实现“五有”第一步

坚持各级侨联由同级党委领导,在健全组织的同时,区、县(市)在社区设立侨务工作“四大员”,由社区党委书记任“指导员”;楼道党支部专职委员任“工作员”;由热心侨务工作的人士担任“信息员”, 社区居民小组长担任“联络员”。

在连续10年开展“规范化侨联”建设的基础上对组织建设进行提升发展,即在组织有效覆盖的基础上创建“活力侨联”。推进行政区划内组织体系的全覆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产业链上积极建立侨联组织,如高校、院所、机关、楼宇侨联等;建立了以海外留学生为主的“海邦留学联盟”,以留学人员和家属为主的“留联会”,以回杭创业创新海归人士为主的“海创会”,以海外企业家为主的“海投会”,以青田籍在杭华侨为主的“青田联谊会”等。

截至2017年底,杭州市各类涉侨组织已有601家,其中基层侨联484家(区县13家,街道/乡镇107家,社区/村352家,高校、院所、楼宇及其他两新组织12家)。另有团体会员5家,区县(市)留联会12家,在海外主要国家建立联络处106个。基层组织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主城区街道和社区两级已经基本实现了侨联组织的有效覆盖,区县(市)、街(镇)、社区(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比较完善,不少地区的联络手臂已延伸到海外,江干、富阳、临安等地在海外设立了多家联络处。

二、活力创建提升服务,实现“五有”第二步

从打造服务体系、创新联络机制入手,每年都选树最具活力侨联组织和最美侨联工作者,激发基层组织争当精准服务的“行家里手”。

在社区(村)侨联中实现基础服务:全面动态掌握辖区内侨情数据,定期走访了解掌握涉侨人员基本信息;实现辖区内涉侨人员社区(村)基本服务全覆盖;将侨界人士列为社区(村)服务的重点对象,引导其积极参与社区(村)各类活动。在街道(乡镇)侨联中实现重点服务:建立街道(乡镇)侨界重点人士名单,深入了解其各方面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服务和活动;吸收侨界热心人士参与辖区建设,建言献策,引导侨为社会开展志愿服务。在区、县(市)侨联中实现品牌特色服务:创新平台、载体和手段,组建涉侨组织和为侨服务志愿队伍(团队),创出为侨服务的特色亮点和工作品牌等。

ldquo;进万家侨门、问万家侨事、解万家侨忧、暖万家侨心”,江干区侨联落实有要事必访、有特困侨眷必访、有重要丧喜事必访、有海外来客必访、有重病必访的“五必访”制度。努力改善侨界困难群众生活状况,拱墅区侨联提高困难归侨补助标准,建立“困难归侨侨眷应急帮扶长效机制”等。下城区侨联借助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优势,积极吸引众多杭州知名侨企入驻跨贸小镇,带动了一大批海外高技术人才和归国人才来杭创业发展。

三、发挥优势彰显作用,推进“五有”第三步

杭州市侨联统筹系统资源,打造一系列围绕中心、助力发展、促进和谐的品牌活动,彰显活力和独特优势,深入推进基层侨联向“有温度、有特色、有机制、有成效、有地位”的目标迈进。

2016年,杭州市侨联联合484家基层组织、100家海外联络处积极作为,开展“侨连全球?服务G20”活动,聘请侨界海外宣传大使5000余名,开展海外宣介150余次,海外受众达100万人次,荣获杭州市服务保障G20峰会先进集体。

连续8年举办“创业中华-侨界精英创业创新峰会”品牌活动,成为海归创业人员和侨界精英寻求为国服务和回国创业的重要平台。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滨江区等侨联组织以“海外华商杭州投资洽谈会”、“海外侨界精英创业创新峰会”等活动为载体,做招贤引智、招商引资的“红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以共建共享理念,整合全市侨活动阵地平台,建立街道、社区侨之家、侨之窗、侨家园等活动阵地,切实为侨服务。目前,全市各类“侨胞之家”阵地数量253家,如“余杭区归侨侨眷法律援助中心”创建为国字号“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滨江区侨联以海创基地建立“海归之家”、“侨之家”, 为海归人才提供便利服务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