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专 题
首页 > 正文

各市侨联五年工作总结——湖州篇

2009-11-16 21:27:58


凝聚侨界力量  践行科学发展 

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作出新贡献

湖州市侨联

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市侨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侨联、市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最大限度凝聚侨界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服务大局,突出工作转型,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运用海内海外“两个平台”,积极发挥财力智力“两个资源”的优势,不断探索为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有效举措。

服务招商引资,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主动出击,搭建平台。我们借助侨务系统的各种活动平台,主动出击,捕捉招商信息。2007年,中国侨商会在京举行成立大会,海内外重点侨商云集京城。我们专程赴京联络侨商,并向他们分发招商资料,赠送享有天下第一“福”美誉的绢画,在大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侨商纷纷表示将来湖考察寻求商机,拓宽了合作渠道。几年来,我们与有关部门、招商主体组织举办了各类经贸招商活动30余场(次),联络邀请海外侨商1600余人次参加,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以侨引侨(外),放大效应。通过帮助策划和组织湖州温泉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等在湖侨资企业的开工、投产、节庆活动,引导他们邀请海外客商、朋友来湖,通过现身说法,安排考察等活动,以侨引侨,放大资源效应。2008年,我们通过侨商联络邀请了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副署长玛丽•霍夫曼女士、布莱恩先生分别带领总署官员和企业代表来湖开展商务访问,促成该署与市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双边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了湖州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择优选商,招大引强。我们建立了大、好、高项目信息采集和响应机制,提供重大项目洽谈、落地、投产的联络协调服务,成功牵线引进了一批如努奥罗(中国)有限公司、华瑞理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多个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落户我市。今年浙洽会上,澳门银润集团总投资10亿美元的天使乐园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安吉,第一期投资1.4亿美元的动漫城即将启动。五年来,经全市各级侨务部门的共同努力,引进外资项目42个,协议利用外资2.8亿美元,引进内资19.9亿元。这些项目的引进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服务招才引智,做好穿针引线工作。精心组织引智活动。2006年,我们与省侨联联合在湖举办了“走进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活动”,来自10多个国家90几位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带着项目来湖参加了活动。今年,我们与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科技局、海联会等部门成功举办了“2009相聚长三角海外高层次人才湖州行”活动,来自美国、德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士带了60几个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来湖参加活动。活动期间,我们举行了创业环境推介会、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专场洽谈会,组织他们赴有关县区和开发区实地考察,与我市100多家企业进行了广泛交流和项目对接,达成了25个合作意向。由于我们抓住了邀请客商好中选优、项目前期充分对接等主要环节,不仅提升了我市在海外专业人士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积累了一批海外智力资源,而且实现了海外专业人士与我市企业的双赢合作。助推“南太湖精英计划”实施。2008年,市委出台“南太湖精英计划”, 市侨联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把助推“南太湖精英计划”实施作为服务招才引智的主要抓手,积极争取上级和兄弟侨务部门的支持,通过充实海外人才库、建立网络联络平台和“三级服务”工作机制,广泛联络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参与“南太湖精英计划”。两年来,通过市侨联申报“南太湖精英计划”的占全市四分之一之多,并成功引进了新加坡吕凌志博士等7位海外高科技领军人才落户湖州。

服务新农村建设,做好“三引导”工作。引导侨资投向现代农业。全市各级侨联主动服务农业招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五年来引进了安吉大场坪休闲项目、长兴茶乾坤食品有限公司、湖州光华鸽业等多个现代农业项目。2008年,经市侨联牵线,南浔种殖大户与宁波侨资企业湾底村果汁果酒有限公司达成了桑果种销合作协议,目前,第一期60亩桑果基地种植完成。引导侨资企业开展村企结对活动。我们先后动员了60余家侨资企业参与了村企结对活动,并引导他们利用资金、技术、营销网络的优势,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帮扶办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如法国华侨兴办的浙江多蒙佳乐服饰有限公司帮助结对的长兴罗家地村发展包装带和节能灯项目,并在设备、技术、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帮扶,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努力。除此,我们还与市侨商会一起,组织200多家侨资企业推出一批岗位,帮助农民就业。引导捐赠投向农村社会事业。五年来,各级侨联发挥优势,积极引导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向我市新农村建设捐赠款物达1115.6万元,“兰亭教育基金”、德清五四村道路改造、吴兴幻楼村老年活动室等一批新农村公共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对我市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联谊引导,突出新生代联络,海外工作领域和对我友好力量进一步扩大

五年来,全市各级侨联紧紧抓住拓展海外工作领域和联络区域、加强新一代侨领和专业人士工作,积极开展国外联络工作,加大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力度,共接待海外侨胞、港澳同胞72批2276人(次),出访26批(次),考察访问了五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拓展了海外联络联谊的广度和深度。

以活动为载体,延伸海外联谊网络。我们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以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为主线,通过举办和承办一系列侨务活动,拓展海外联络,壮大海外友好力量。2007年,成功承办了“浙江旅外乡贤湖州聚会”,全球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海外侨领、重点侨商和知名学者来湖出席了这次侨界盛会。省委书记赵洪祝莅临聚会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聚会期间,我们向海外代表介绍了湖州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及远景规划,组织他们赴县区考察。活动后,不少侨商纷纷来湖寻找商机,有的已落户湖州发展事业,有的为我市在海外开展商务活动提供热心服务,不仅取得了海外联络的新突破,而且加强了合作,实现了双赢。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三次在港澳举行活动周和现代服务业招商活动。市侨联作为主要成员单位之一,积极与香港贸发局、中华厂商联合会、澳门苏浙沪同乡会等港澳重要机构、社团取得联系,成功地争取了他们成为我市港澳活动周的协办单位,并联系落实了市政府与澳门毛织毛纺厂商会、澳门国际葡语市场企业家商会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有关准备工作。活动期间,市侨联共联络邀请了近400名港澳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出席了主体活动,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落实协办单位、联络邀请客商、协助会务工作的任务,而且通过以经贸合作为主线来开展联谊,拓展了工作领域,巩固和深化了港澳地区的联络。

以新生代为重点,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交流合作、文化影响、荣誉激励三个关键环节,多管齐下地深化新生代的工作。通过承办全省海外青年侨领培训班、邀请国侨办组织的海外青年企业家研习班、美国128华人科技协会、加拿大生物医药协会来湖考察,邀请旅美环保专家张建其、医学专家金观源等来湖作学术讲座,为他们与湖州的合作交流提供服务,进一步密切了与海外新生代的联络;通过推荐湖籍侨商新掌门人参加“湖商百年庆典”,邀请新生代重点人物参加“湖笔文化节”,组织他们参观湖州博物馆,使他们了解湖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文化来凝聚新生代;聘请了25位青年侨领担任了市政府经济顾问,推荐了21位青年侨商担任了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代表,充分调动他们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促进了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长效机制为抓手,实现海外联络常态化。我们建立了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及重点人物的信息采集、档案管理等联络制度,着力推进“三百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100名重点侨领、侨商,100名重点新生代华人华侨,100名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库资源库,通过网络、短信两个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常态联络,取得了较好的联络效果。

  三、创新工作方式,突出依法护侨,服务侨资企业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各级侨联通过加大维权力度,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手段,努力提高为侨资企业服务的质量。
为侨资企业开展“三化服务”。为侨服务制度化。我们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侨商投资软环境的实施细则》、侨商投拆受理和部门领导联系走访企业等一系列为侨服务制度,为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土地办证、劳资纠纷、企业筹建等方面168个困难和问题。2008年1月,我市遭受严重雪灾,我们及时走访重点受灾侨企,了解受灾情况,并把筹措来的15万元慰问款送到受灾较重的侨企手中,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为侨服务信息化。我们把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为侨企服务中。建立重点侨资企业、侨商信息数据库,在侨务网站上专设服务专栏,为侨资企业提供产业导向、投资政策等文件汇编。近年来,我们还根据当前侨资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组织侨资企业举办了“财税、外经贸政策” 、“海关商检法规”、“劳动合同法”等十几场讲座,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侨服务人性化。2007年,我们与市侨商会联合组织了“关注健康、成就事业”侨商会会员免费体检活动,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我们还热情为侨商解决子女上学、申领国内驾照等生活中的问题,侨商生日送上鲜花和蛋糕,获知企业取得荣誉及时发去贺电表示祝贺,使他们在湖州感受到亲情和温馨。

引导侨资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共克时艰。面对金融危机对侨资企业带来的影响,会党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对策,制定了一系列服务举措。开展“访侨企、解侨忧、促发展”及“送政策、送法律、送信心”活动。会领导分头上门走访一批出口型重点骨干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宣传省、市出台的有关帮扶政策,引导和鼓励侨商们面对挑战,坚定信心,化危为机,谋求发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缓解融资难矛盾。去年9月,我们与市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举办银企对接合作恳谈会,市侨商会与市商业银行签订了《支持中小侨资企业发展合作协议》。会领导陪同银行负责人考察有关企业,努力促成银企合作,解决了一批侨资企业的融资问题。打造学习交流平台,引导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去年,我们组织侨资企业举办了“增强自主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侨资企业转型升级现场交流会” 、“2008侨商高级主管经营研习班”,邀请企业管理专家来湖就企业做好外销转内销须克服的八大关键问题作了演讲。今年,我们又邀请了法律专家为侨企作了“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如何防范风险”的讲座,为我市侨资企业如何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积极应对挑战进行了辅导。

我们的服务不仅促进了我市投资环境的改善,而且增强了他们投资的信心。不少侨商纷纷追加投资,或引荐客商来湖兴业,形成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外的良性循环。汶川大地震后,我市侨资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捐款捐物达500多万元,体现了血浓于水的赤子情怀。

  四、坚持以侨为本,突出履行职能,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五年来,我们充分履行侨联职能,围绕贯彻落实《归侨侨眷保护法》、积极参政议政、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侨联各项基础工作。

贯彻落实《保护法》,做好侨界群众工作。五年来,我们组织侨联干部、街道(乡镇)、社区(村居)侨联骨干等进行侨法培训70余场(次),编发侨法宣传资料16000余份。在纪念《保护法》颁布15周年活动中,市政府领导发表了电视专题讲话,在机关、街道、社区举办了侨法宣传图片巡回展。2008年,市侨联会同司法局、普法办共同开展了“侨法知识竞赛”,共收到答题卡3000多份。主动配合市人大、市政协开展侨法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在社会各界初步形成了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推动了侨法的贯彻落实。

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侨界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维权、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制定了《侨务信访办理规定》、定期下访、困难归侨侨眷帮扶制度,建立了“归侨侨眷之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五年来,共受理来信159件,接待来访375人次,办结率达到100%,筹集资金25万元,帮扶和慰问困难归侨侨眷家庭,促进了侨界的和谐。

积极参政议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市各级侨联认真履行侨联职能,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注侨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侨情民意,建言献策。五年来,累计提交提(议)案共125件,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2008年,市侨联撰写的社情民意案《建议改善湖州温泉高尔夫球场外部交通环境》,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及时作出批示。在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企业的困难较快地得到了解决。

健全基层网络,增强组织活力。2006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侨情调查,充实和完善了侨情资料库,建立了侨情网络管理平台,有效真实地掌握了侨情动态,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按照“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总要求,市侨联指导吴兴、南浔二区分别成立了区侨联,德清、长兴、安吉三县侨联已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并配备了适应侨联工作新形势的领导班子,基层侨联建设不断加强。各县区侨联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充分履行侨联的职能,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各自形成了工作亮点。如德清县侨联的招商引资工作,长兴县侨联的围绕中心参政议政,安吉县侨联的留学生工作,吴兴区侨联的动员侨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南浔区侨联的为侨资企业服务等形成了鲜明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为进一步做好侨界群众工作,市侨联推动侨联工作进社区。指导社区建立侨情台帐,成立社区“侨之家”、开展社区为侨、侨为社区的“双向服务”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凤凰街道滨河社区侨联分会,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每位侨户发放了“为侨服务卡”,提供“一站式”系列服务,有效激发了侨界参与社区建设热情。社区侨户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带头为民工子女捐款捐物,为和谐社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五、不断改革创新,突出提升素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我们按照“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总要求,认真抓好自身建设,努力为侨联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打造学习型侨联机关。切实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及时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 “三个一如既往”、“三个最大限度”和充分发挥“四个作用”的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深刻领会精神内涵。注重加强培训教育,多形式开展侨联干部培训活动。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市委指导组的充分肯定,使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6年,市侨联被市委评为“六好班子”。

倡导实践型侨联机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几年来,我们设计了“助推‘南太湖精英计划’,实现侨联工作转型”、“倾情服务侨商,打造娘家品牌”、“凝聚侨界力量,践行科学发展”等实践载体,以“小机关,大服务”作为部门工作定位,以中层干部“项目负责制”、“重大活动总结分析列会制”等为抓手,把实践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杆,鼓励干部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使机关干部为侨服务和为大局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省侨联通过网络开展“全省侨联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工作评比”中,我市“助推‘南太湖精英计划’,实现侨联工作转型”名列榜首。

探索创新型侨联机关。我们把创新作为实现侨联工作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入侨企、开发区等涉侨部门调研,多次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并在机关开展了“我为发展出新招”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新,努力在工作领域、长效机制、服务平台方面寻求侨联工作实现新突破的途径和方法,使侨联机关呈现出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至2008年,连续两次获得全省“侨务工作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