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专 题
首页 > 正文

打造生态浙江 建设和谐家园

2010-07-15 16:17:07


打造生态浙江 建设和谐家园

  浙江地处海陆过渡地带,人口稠密;经济总量大,环境容量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增长,水、土地等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矛盾,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和资源短缺的矛盾日渐突出。

  然而,我省同时拥有着山海并利、山水兼优的生态资源优势。如何保护和发挥好这个优势,以吸附更多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资源?本版截取各地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些实例,以飨读者。

  淳安:以湖兴县

记者 李月红 报道组 叶良喜

这是一个发展两难:守着全国罕见的一湖好水——千岛湖,淳安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却步履蹒跚,进退两难,长期位居我省欠发达地区之列。

这是一次成功破解:在“十一五”期间,淳安GDP增速连续呈两位数增长。去年,淳安成功实现弯道超越,GDP增速首次跃居全省第二位,居全省欠发达地区首位。

“成绩,就来自生态文明实践。”淳安县委书记胡侠告诉记者,淳安已经探索出一条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保护生态的道路,那就是“以湖兴县、融入都市”,通过以大旅游产业为龙头的服务经济,引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全城共识

  好水比什么都重要

“老王,你舍得吗?”

“当然舍得!”

今年60多岁的老王,是淳安最大的网箱养殖户,每年养殖的鮰鱼、鳜鱼等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去年年底,淳安为保护千岛湖水质开展“五项整治”,其中一条便是:超面积网箱养殖,拉网上岸!这意味着,老王每年要舍掉50万元的收入,之前投入的200多万元也打了水漂。

尽管县里给了养殖户两年“延缓期”,老王却在最短时间内拆除了超面积的7000平方米,他看到的是,“保护千岛湖生态是为了更长久的发展。”

到2011年底前,除保留300亩老口鱼种和200亩渔业科研的网箱外,全县其余2000多亩养殖网箱将全部退出千岛湖水面。

“像这样的工作,如果不是因为保护千岛湖已经成为全县百姓的共识,是很难做到的。”淳安县环保局局长童友军说。

就在这个月,淳安县又实施了两条环保新规:一是县城主干道车辆行驶需贴环保标识,明年起,高污染车辆将全部限行;二是全县45家规模养猪场,全部采用“生物垫床”的养猪模式,完全实现污染零排放。

自己人好管,对来淳安投资的项目、企业,也有如此高规格的“环保门槛”吗?

从2002年开始,淳安就明确了“三个决不”:“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决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接受污染企业,决不在招商引资中降低环保门槛。”有个个案为人们牢记:淳安的丝绸产品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却独缺印染这一环节,就是因为环保门槛过不了,至今,淳安的印染工序都要千里迢迢发给外地企业加工。

欠发达地区财政不宽裕,但为湖水花钱,淳安人从不犹豫。2004年以来,该县共投入生态环保建设资金9.9亿元,今年的投入预算接近全县GDP的1/3……

而今,行走在千岛湖沿岸,处处可见盈盈碧水,蔚蓝映天。环保部去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全国纳入监测的26个湖泊水库中,千岛湖水质最好。 

  全面发力

  湖水流出“真金白银”

在淳安,富文乡青田村的村民们最先发现,屋前这片青山绿水,流淌出了“真金白银”。

这里有6家农家乐。“水月湾农庄”的老板巫爱君向记者介绍,西边叔叔家的“葛岭乐园”,生意做了快10年了;东头的“璞真园”是堂妹去年开的;山顶上“青田农庄”老板是堂哥巫国君,才开张一个月,已赚进5万多元。

“保住了青山绿水,最先受益的就是乡村百姓。”淳安县旅游局局长方阳告诉记者,2009年,全县仅乡村旅游进账1.07亿元,带动5万人就业。到2012年,全县农家乐将达到500家,近10万村民从事这一行业。

而生态保护所产生的发展裂变效应,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5月,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与淳安县政府签订茶园二期投资项目,增加投资3亿元,力争打造亚洲最大的水(饮料)业生产基地;6月,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新上马的进口易拉罐生产线完成调试投入生产……

是的,工业也可以很生态。6月1日,康盛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是淳安首家本土企业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目前,“康盛”的七成产品绕过欧美国家的“绿色壁垒”,顺利打开国际市场。

淳安,正步入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轨道。


  衢州:循环发电

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单炜

钢铁企业就是“耗电大户”吗?不!

随着第三期纯余热发电项目近日正式并网发电,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实现95%的自供电。如今的元立,不用国家电网一度电也能炼钢,还可以向大电网送电。这在中国钢铁企业中尚属首例。

  以汽代电

元立公司年用电量达十几亿度,几乎占衢州市工业用电的1/8。6年前,元立公司刚从外地迁到衢州时,当年就遇到电荒。企业很多生产线被迫停了下来。

能把余热和尾气都利用起来发电,该多好。为此,“元立”董事长叶新华引进两条全新的年产130万吨焦炭的清洁型焦炉生产线。

元立公司在同行中率先采用最新专利产品——清洁型捣固焦炉,将脱硫后的焦炉煤气回炉燃烧,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比常规焦炉减少98%,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指标。

尝到甜头后,元立公司又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利用高炉炉顶压差进行余压发电,利用高炉多余煤气燃烧锅炉,产生的蒸汽用于带动汽轮机、直接拖动鼓风机。这项“以汽代电”技术,让公司8台高炉鼓风电机、烧结机头引风电机全部“下岗”,直接降低用电负荷5.6万千瓦,年节电约5亿千瓦时。

  孤网运转

因衢州500千伏信安输变电工程的需要,电网要停止供电7天7夜。元立能否在无外部电源的保障下,依靠自备电厂实现正常生产。

制订方案、事故预案,组织预演……演练了一遍又一遍,“大考”终于来到。

小系统孤网运行期间,叶新华和变电所的值班人员在一起,时而盯着指挥屏幕,时而到现场检查,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7天7夜过去了,一切正常!

此后,公司又经历过一次两天两夜的停电,在没有外部送电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自行发电、孤网运转,再次实现安全生产。

  倒送电力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由于天气原因,衢州50万伏变电所受冻出现故障,要求元立公司向电网送电,保证居民正常用电。

接到求援电话后,元立公司马上调整生产,向大电网倒送5万多负荷的电力,一直到上午10点多钟,电网恢复正常。

那一个早晨,也许没一个衢州居民会记得。他们起床后,洗漱做饭,一切如常。那一个早晨,却让“元立”人倍感自豪:他们摘掉“耗电大户”的帽子,还成了“供电企业”。

2010年初,省电力公司给元立公司下达了2万负荷的上网指标。

这样,元立公司的循环发电,不仅能自保,还能上网送电,这不仅中国没有,在世界上也是最先进的。

  逆势飞扬

花草新鲜,空气清新。走进“元立”厂区,人们很难把这里和有难闻气味的钢铁、炼焦企业联系在一起。

自2003年以来,元立公司把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推广使用余热发电、以汽代电等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促进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由于解决了用电问题,元立公司每吨钢的生产成本,比同类企业低400元左右。

在全球金融危机、钢铁行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元立公司逆势飞扬,今年前五个月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24%。

  安吉:扮靓乡村

记者 秦军 通讯员 王雪尧

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洁净的村庄……6月下旬,记者踏上安吉的土地,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是什么让这个昔日落后、污染严重的山区小县,走上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兼得之路?“生态是安吉最大的优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安吉县不断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的相互支撑,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共赢。”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说。

  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最多

十余棵百年老树下,一大片碧绿的草坪和一条条铺满鹅卵石的小道。站在村口的古树广场上,安吉昆铜乡上舍村党支部书记朱文华充满自豪。

“两年来,我们投入400多万元对村庄的环境进行整治和改造。全村面貌大为改观,现在连蚊子都很少有了。”朱文华说。

上舍村是安吉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2008年,安吉在前几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推动“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为此,县财政一年就拿出1.3亿元生态建设和“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资金。

以奖代补的资金,拉动了安吉县1800多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引来23亿元社会资金投入。目前,全县已建起1万多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县187个行政村中,已经有91个村创建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今年,又有73 个行政村继续紧锣密鼓地进入创建中。

安吉县成了全省生态最好、环境最美的县之一。目前,全县15个乡镇中,已有12个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居全国首位。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使安吉县的生态环境在保护和发展中不断提升。

作为安吉县环保局局长,吴毅能在任职的4年内,累计否决257个招商引资项目,涉及投资总额300多亿元,被称为安吉县最牛的局长。

一批批污染项目被拒绝后,大量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项目不断涌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坐拥绿色好致富,安吉生态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青山绿水成了储蓄的GDP。坐落在山川乡的安吉白玉兰矿泉水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矿泉水每瓶售价19元,比闻名世界的法国依云矿泉水还贵。即便如此,在上海、杭州等大都市的超市里,产品还经常供不应求。

山泉贵如油,竹子也成了宝。一根竹子从头吃到尾,“吃得连渣都不剩”,2009年,安吉竹产业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6500元,占农民收入近6成。  

一产接二连三,三产快速发展。天荒坪镇大溪村、鄣吴镇无蚊村、报福镇石岭村等一大批景色秀美的山村,一年四季客盈门。全县550户农家乐共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户均30万元。去年,这个山区县的农民人均收入甚至比全省平均水平还要高出1100多元。

  袍江:景色入画

通讯员 蒋涛 记者 蒋鑫富

6月23日,绍兴袍江工业区十年磨一剑,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全省规划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国家级技术开发区,在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同样颇有心得。

袍江新区领导告诉记者,现在袍江的生态格局是:基础设施配套,污水集中处理,园区集中供热与垃圾焚烧,中水回用与废气治理,村镇做到美化、净化、亮化。

  保洁护绿更护水

视水为魂的袍江人,人人喜水爱水。

厉来富,绍兴顺富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的“领头羊”。他手下近百人每天从早上4时许忙到8时许,再从上午到下午两次轮班巡回,公司平均每天清运到处理点的垃圾达200多吨。

路面洁净了,还有河面。一直吃鱼场饭的王张友说,他每天有一大半时间都在细心打捞漂浮物。

保洁护绿更护水。至今,全区除城市建成区200多万平方米的重点保洁路面、2100亩的保洁水面外,绿化面积已达到15万平方米。

为让“生态袍江”更加水清树绿,工业区从5月25日零时起对区内39家重点污水排放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明确每天允许排放的指标,确保企业自觉执行减量限排标准。

  循环经济低碳化

地处马山镇南部的绍兴国周针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周,给记者算了一笔“生态账”。

投入300万元搞印染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中水回用”,结果是:可以回用的水达3000吨。初次尝到甜头的他,立即进行二期投入,总额达1500万元,这下又可以回用的水达到8000吨。

作为“国家生态工业园示范园区”的袍江,已制定了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88%。

同时,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新区先后制订出台一些政策,明确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资金补助采取不低于总工程额的30%补助。

  映日荷花别样红

袍江新区斗门镇荷湖村,是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背山面水,山后建起了 “绍兴市中环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中环再生能源”总经理金黎明,对自己在荷湖从事的再生能源发展工作充满自信。他投入400万元,自主研发成功“桨叶式干燥机”。现在,公司日处理垃圾与污泥达1600吨。每天发电总量为40千瓦时至50千瓦时,不仅解决了绍兴市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的出路问题,每年还可节约垃圾和污泥填埋的土地300余亩。

  (本文见习记者何鑫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