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王冬龄谈书法艺术

2013-01-14 11:17:06

王冬龄谈书法艺术

王冬龄谈书法艺术

  一谈创作理念

  无论是传统型书法还是现代型书法,从艺术的角度,新的创作理念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中国书法创作属于艺术创作,属于视觉艺术、大美术的范畴。当代书法家应该具备艺术家的素质与修养,而不应该过分强调文人、学者的素质与学问。

  其二,书法创作必须与书法家的现代生活体验和情感一致。强调书法的原创性,强调作品的第一性,拓展书法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三,重视书法创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艺术装饰的实用性,提倡书法创作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想。

  其四,重视书法艺术创作的前瞻性、现代性和世界性。提倡多元激荡、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开放的创作理念。

  二谈意境风格

  清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艺舟双楫》)这话是极有道理的。所谓“形质”,就是指点画、结字、整篇布白。“性情”就是指从这些线条、布白形式所体现的气韵、风格、意境。

  书法的神采、气韵、风格、意境的生发,既靠字内功夫,又必须从字外去修炼探索。这大致可为三个方面:

  一、书法的功夫与修养

  作者假如在书法上没有下过一番功夫,便侈谈神采、气韵,似痴人说梦。仅仅会拿毛笔写字不可自诩为书法艺术,学习书法由初学而达到具有艺术性的水平,需要反复练习,提高功力,才能发生质的变化,达到艺术的境界。功力就是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技巧与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书法实践与感受,才能对书法艺术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书法功力深厚而达到一定水准,所谓神采、气韵才会不期而至。

  除了手上的练习外,学书者必须多读碑帖,同时应当对于书法历史、书法理论、碑版常识也有所了解。若终身就是临《多宝塔》,其字形可以写得乱真,然不知颜真卿其人其事,书法知识方面的修养太狭隘浅陋,如此难期大成。因此,必须具备书法上的全面修养。

  二、文化的悟性与修养

  文化不仅指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同时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诸方面。作为一个书法家,虽然不要求同时是画家、哲学家、文学家、然而必须在书法之外具有一定的知识与修养。因为,从其他领域中获得的东西,常常会对书法起着借鉴、启迪的作用。比如哲学、文学修养对创造书法意境有益,而中国绘画的笔墨与章法,篆刻的金石趣味,音乐的节奏,都与书法有直接的关系。古代所谓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入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悟其笔法,这就是艺术的悟性。过去书法的字外功夫主要强调中国传统的东西,如古典文学、中国画、篆刻。当然,这些方面是重要的。但就今天来说,文化的视野还应当拓宽一些,应当对中西方绘画、音乐、心理学、文化理论、美学都加以关注。这些方面的修养见识,或许会给中国书法艺术带来新的面目与新的精神。《傅雷家书》说得好:“两种文化也彼此吸引,相互之间有特殊的魅力使人神往。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要是能与西方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的精神融合起来,人类可能看到一种新文化出现。”

  三、个人的气质与修养

  诗为心声,书为心画。正如清刘熙载所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概》)书法艺术要达到高层次阶段,不是比功力的深厚,比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比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与修养。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宣泄。从艺术风格的形成来看,有独立性、创新精神的人,其作品能够风格强烈;依赖性强、唯唯诺诺的人,其作品总是依傍门户,缺乏个性;性情豪爽英迈的人,其作品也是气度恢宏;感情过于缠绵悱恻的人其作品也会是柔媚有余,劲健不足。志行高洁者,其书有清气;格调低下者,其书有俗气;心情恬淡者,其书有静气;追名逐利而哗众取宠者,其书难免江湖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如明项穆所说: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事正矣。……若所谓诚意者,即以此心端已澄神,勿虚勿贰也。致知者,即以此心审其得失,明乎取舍也。格物者,即以此心博习精察,不自专用也。正心之外,岂更有说哉。由此笃行,至于深造,自然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新中更新,妙之,非惟不奇而自奇,抑亦已正而物正矣。”(《书法雅集》)

  当然,以上所论功夫与修养、悟性与修养、气质与修养三个方面的提高,是缺一不可的,唯其如此,才能使书法创作在意境与风格上有所开拓,获得成功。(选自王冬龄《书法艺术》)

上一篇:归侨侨眷在二手房买卖中的法律风险规避
下一篇: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赴上城区慰问困难归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