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让侨界家庭常开和谐之花

2008-11-12 22:24:58

让侨界家庭常开和谐之花——余姚市“侨界和谐家庭”创建经验谈

余姚市侨联主席 陈小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个人人生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十七大报告又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指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因为如此,和谐家庭创建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余姚侨联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07年3月,余姚市侨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侨界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得到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及出国留学人员家属的积极响应,2008年,余姚市侨联又把这一活动推向深入,再次开展“侨界和谐家庭”创建,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加强对“侨界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家庭和谐”与“侨界和谐”结合起来,让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工程变成现实。所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余姚市侨务部门根据本市的实际,决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侨的力量。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侨界和谐首先应该表现为家庭和谐。余姚市侨务部门的同志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余姚市侨联在创建工作开展之前,首先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2007年3月初,余姚市侨联为此专门下发了“余侨(2007)2号”文件,明确了创建的总体目标、评选办法和具体工作要求。

  余姚“侨界和谐家庭”创建的要求是:爱国守法,服务社会;爱岗敬业,学习进取;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崇尚科学,倡导文明。具体来说,就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创建以廉洁、学习、亲情、文明和节约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家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创建廉洁型家庭;以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创建学习型家庭;以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创建亲情家庭;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创建文明家庭;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创建节约家庭。

  “侨界和谐家庭”评选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先由各乡镇街道“三胞”眷属联谊会推荐,再征求所在乡镇街道党委意见后上报市侨务部门,并附上详细材料,说明参加评选的理由及主要事迹,市侨联成立评审小组,对被推荐的“侨界和谐家庭”进行综合评比。由于侨务部门的同志工作细致,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全面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及出国留学人员家属,按照创建要求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形成创建合力,注重创建实效。

  在这次“侨界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中,余姚市侨联密切与广大归侨侨眷、出国留学人员家属的联系,对创建工作提出要求。根据侨务部门的意见,广大归侨侨眷、出国留学人员家属认真学习了《保护法》、《省实施办法》、《浙江省华侨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和党的侨务政策,开展法律法规进家庭活动,不断提高归侨侨眷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大家还广泛开展联络联谊活动,归侨侨眷、出国留学人员家属也密切与海外亲友的联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海外华侨华人、出国留学人员来家乡探亲、旅游,开展经济合作、科技交流,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此外,还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及出国留学人员家属具有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经常向海外人士介绍祖国、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爱乡之情,鼓励他们报效祖国和家乡。同时,余姚侨务部门的同志还积极开展反映侨声、维护侨益的活动,经常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出国留学人员家属,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鼓励归侨侨眷、出国留学人员家属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艰苦奋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有了侨务部门同志的积极发动和精心组织,有了广大归侨侨眷、出国留学人员家属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侨界和谐家庭”创建形成了合力,各项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创建成果逐渐显现出来。

  及时总结经验,创建一批表彰一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先创”带“后创”,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余姚市侨联在“侨界和谐家庭”创建过程中,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经验,并挖掘出一批创建的典型。比如余姚市下菱社区的马人涛家庭,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养出两名教授级国家杰出专家马余刚、马余强,成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家庭的楷模。后来,马人涛家庭还荣获全国“学习型家庭”荣誉称号。又比如泰国归侨白志丹家庭,夫妻俩结婚已37年,最近20年来,虽然白志丹的丈夫孙富义因眼疾几乎看不见东西、白志丹患咽喉癌失去三分之二舌头,但他们始终不离不弃、互相提携,身怀爱心、助人为乐,成为家庭和睦的典范。

  牟山镇魏家村73岁的冯柏泉,不仅牵线搭桥动员在港连襟魏绍相先生为家乡捐款1000多万人民币兴办公益事业,服务家乡、造福百姓,还精心呵护残疾妻子40年,用行动演绎了一段人间真爱,成为爱国爱乡、家庭和睦的典型。在余姚市泗门镇办企业的许才方,他用自己的勤劳、坚韧、有计划、不服输的精神,鼓舞和教育子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成为以德育人的典型。此外,还有相亲相爱的许爱珍家庭、薪火相传的沈友根家庭、为富行仁的陆虎臣家庭、尊老爱幼的翁素娟家庭、互敬互爱的黄乃型家庭、爱国爱家的楼仁贵家庭等等。

  上述典型家庭挖掘出来以后,余姚市侨联不仅在所在乡镇街道进行了宣传,还通过《余姚日报》、余姚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这些家庭不仅是全市侨眷的骄傲,也成为全市各界学习的楷模。2007年10月24日,余姚隆重召开创建“侨界和谐家庭”活动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第一批67户为“侨界和谐家庭”和10户“十佳侨界和谐家庭”,会上,5名代表交流了他们在为国教子、以德育人、邻里融洽、家庭和睦、营造和谐社区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使与会人员深受感动。此后,“十佳侨界和谐家庭”先进事迹报告团还在余姚市城乡侨界作巡回报告。

  今年10月上旬,余姚市侨联表彰了第二批“侨界和谐家庭”共39户。余姚侨界和谐家庭从星星之火开始,慢慢形成燎原之势。家庭和谐之花正遍开余姚侨界,这势必为和谐余姚的建设助上一臂之力。

上一篇:沈家门街道构建“侨情网格化服务”体系
下一篇:打造“侨心健身工程” 助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