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我看拱墅新变化”——这里曾经是池塘

2009-06-08 17:31:40

这里曾经是池塘

——“我看拱墅新变化”征文   姚凌

  在杭城北部的登云路上,有一个和睦农贸市场。与杭州大多数农贸市场一样,从外表和座落的位置看,它并不起眼;然而,它的作用却非同小可。因为,它是和睦地区唯一的一家室内农贸市场,担负着和睦地区几万人的副食品供应。它占地2000平米,有摊位、包厢210个,经营户100多人,设有蔬菜、肉类、水产、家禽、蛋类、干货、卤味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如今,当你走进清洁、明亮、干净、整齐的市场时,你会看到:每一个摊位上都有醒目的“三证”、“一表“(营业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和价格表)标示;身着统一工作服的营业员正笑容可掬地接待着顾客;大屏幕的电子显示屏在滚动播出当日菜价及农药检测结果;墙边的电子触摸屏随时可以查到蔬菜行情及有关信息;还有公平称、检测室、监控器、服务台、导购图等等现代化的设施;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整洁舒适的购物环境和良好的经营秩序吸引了北至祥符镇南到卖鱼桥的大量居民来此购物、消费。每天傍晚,来市场采购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楼下的快餐店灯火辉煌,楼上的菜场吆喝声一片,这里的热闹和繁华便成了和睦地区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 看到这个场面,你会想到,20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稻田和池塘吗?

  曾记得1986年,我搬到离这里不远的一座新造的楼房时,四周全是水稻田。田中有两个池塘。附近农民就在池塘里洗衣洗菜。晚上只听得青蛙叫声一片。让人感觉这里就是荒凉的乡村野外。20多年过去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4-5米宽的公路早已改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要道,并更名为登云路。路旁的水稻田也被民房取代。昔日的池塘变成了今天的“和睦农贸市场”。这里早已成为人口密集的闹市了。

  当然,农贸市场的演变也是有过程的,说来话长。它的前身是八十年代的“和睦农副产品综合商店”。九十年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在和睦支路边扩建为大棚菜场。这个被大家称为“农村集市”的菜场,由于规模小,十分拥挤;加上紧靠路边,又造成交通堵塞,所以早晚买菜便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那时,大家都说买菜就是“赶集”。1998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由和睦街道集资,将两处池塘填平,修建了三层楼高的封闭式的农贸市场。经过了05年和08年的两次提升改造,现如今,它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和“绿色农贸市场”了!每年的商品交易额达2400余万元,上缴利税100多万元。目前,它正在向着“四星级”市场进军,力争尽快达到杭州市最佳农贸市场要求。

  环境和硬件设施的改造只是市场变化的一个方面。更多的变化来自软件。也既是现代化的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理念也在逐步升级。食品安全就成了市场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消费者“买得称心、吃得放心”,市场以狠抓食品安全为准则,以提高管理人员和经营户素质为手段,以强化日常管理为基本内容,对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每天早上6点钟,市场的检测人员就开始了取样、索证等各项工作,不仅随机抽取15个品种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还要索取经营户的进货凭证、发票及合格证,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追根朔源。由于严把“安全关”,所以多年来,市场从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市场制定了对经营户进行培训、上岗和奖罚的各种制度,还为他们定期进行免费体检,办理健康证及健康档案。这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为经营户搭造了在杭创业的平台,也促使经营户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市场也就越来越兴旺。

  是啊!20多年了,环境在变、设施在变、管理在变、人员的素质在变、经营理念和消费观念也在变,最终使得广大居民越来越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品质的提高。那些当年乘车赶到城里大菜场买菜的人们都异口同声地夸赞:还是咱们这里好,不仅蔬菜价格便宜,购物环境舒适,买菜既放心又方便,住在和睦地区,还不是同城里一个样!

  作者单位:杭州拱墅区和睦街道李家桥社区 侨眷

上一篇:何朝育的慈善人生与温州情结——王琼瑜 徐华炳
下一篇:生 命 永 在——施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