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夏理松夫妇的温州缘

2010-05-27 16:22:23

夏理松夫妇的温州缘

  5月19日,我在从重庆市区去重庆机场的出租车上,突然得悉新加坡籍的同窗好友夏理松夫妇,在上海参观世博会之后,即日到达温州探亲访友;夏理松先生以往来过几次温州,他来时我都在外地,错过了每次的会面机会,我都感到遗憾。这一次闻知夏先生赴温州,我当机立断,在机场售票处,将原本去上海的航班换成直飞温州。当晚,多年未见的我们聚在一起推杯把盏,尽兴地交谈着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我们就读的瓯北罗浮小学毕业班级是春季班,而那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规定,大中小学学制一律改由秋季招生。曾一心憧憬上中学,名唤理松的夏先生,正当积极复习迎考的时候,却奉父母之命,在暑期升学考试前夕,随母亲移居新加坡度,跟已在那里旅居多年的父亲学做木工。从此,我们远隔重洋,天各一方,只能鸿雁传书,倾吐心志。

  俱往矣!人生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初青春年少的夏先生和我都已进入晚年。他夫妇俩并不怎么热衷观光旅游,但常常隔个一年半载,就来温州探亲访友,住上十天半月,品味早已熟悉的瓯菜,领略一下瓯江两岸的变化,释放自己对故土的眷恋情怀。

  夏先生上小学时,聪明好学,天真活泼,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常受老师的表扬。后来几位小学任课老师谈到夏先生时,也都为他小学刚刚毕业即到海外谋生,失去继续求学上进乃至深造的机会而感到惋惜。在财富不均的国度里,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只能自己加倍努力。他白天跟随父亲学木工手艺,晚上即到华文夜校补习文化,因此知书达理,讲究公道,乡亲们有什么要动笔杆子的事也都愿意找他,而他也总不推辞,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为乡亲们做点好事,因此到坡地没几年,便在乡亲中赢得了好口碑;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应用机电技术比别人掌握得快,产品也做得精致,因此父子“家丁班”就有干不完的木器业务。结婚之后,夫人谢女士也是从瓯北移居坡地的同乡,共同的社会生活经历和对家庭的责任心,她把教育、培养子女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后辈中两儿两女除一人高中毕业之外,其余三人都取得了高等教育学历,且都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令那个时期先后抵达新加坡做工的同学、同乡刮目相看。到了中年之后,夫妇俩根据自己独立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及时捕捉商机,租房开店经营三合板业务,积攒了一定的资金,购买了一些房产,使自己安度晚年有了物质保障。从坡地归来的其他小学校友谈及人生经历时,都以夏先生的这一经历,感叹“工字不出头”的苦楚;而夏先生聊到国际金融危机时,也感慨地提及这段时间创业之艰辛的经历。是的,大千世界,谁没有点人生感悟呢!

  谈起坡地温州会馆,夏先生介绍说 ,一般上了年纪,且有过艰难生活经历的同乡人,对会馆是颇有感情的,每逢中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农历六月十三日的鲁班节,凡会馆会员,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只要行动方便,都要来此参加宴会,大家一起互相问候,道古说今,把杯共饮,畅叙乡情;平日里,也有些会馆会员来此打牌、进“KTV”、喝酒聊天……特别是年岁高的男侨胞,只要行动方便,每周有事没事的总要来此看看。据悉,温州会馆创建至今已87年,购置现在这个独门独院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温州会馆,也已经43年了,这里凝聚了多少温州侨胞的心血和弘扬乡情乡谊的智慧呀!

  我早已闻知夏先生夫妇热心温州会馆工作,二人都是连续几届当选温州会馆董事的热心人,便刨根究底地追问会馆组织及日常工作。他说,温州会馆每隔两年改选一次,当会长、副会长的既要声誉好,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当个董事也要热心会馆工作,配合会长、秘书长办好节日喜庆事宜,关心会馆会员,并做好包括来自温州的国内社会各界的领导、朋友等客人的接待工作,也从事助学、济困和慈善的组织发动工作。谢女士说,汶川地震后,温州会馆马上行动,短期内就筹集了数十万元,自己家也捐款近万元;夏先生夫妇对我说,2013年是温州会馆成立90周年,那时可要去参加庆贺盛典和旅游观光呀!是的,有如此热心温州会馆工作的同窗好友的邀请,我岂能不去探望曾经慷慨支援家乡建设、帮助乡亲解决经济困难,而自己离乡别土,永久扎根南洋岛国的温州侨胞们呢! (柯永波)

上一篇:难忘的北京之行
下一篇:舌尖乡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