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白冠品:“华侨村官”的桑梓情怀

2015-04-27 10:32:12

青田县“华侨村官”白冠品的桑梓情怀

早年间,小口村村民白冠品在外创业有成,他以为往后的日子,定是在商海中一直拼搏下去。在村民眼中是“能人”的他,在家乡建设发展需要他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回乡报效桑梓。

  少小离家 艰苦创业

  油竹街道小口村的“华侨村官”白冠品,自幼家庭贫困,日子过得极为艰辛。为了改变家庭现状,20岁那年,他带着一个背包,到江苏镇江打拼。

  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几年时间,白冠品很快就在江苏镇江站稳了脚跟。在当时的年代里,白冠品已经属于“混得不错”的那一拨人。但是除了供养家人的那一份,他一直省吃俭用,为更大的机会来临做好准备。

  在一次和老乡的聚会中,白冠品听说村子里想要修建基础设施,无奈资金紧缺。回去之后,他马上给父亲打了电话,让父亲替自己转交几千元给当时的村干部,以供修建基础设施。 对此,不少人曾打趣白冠品,怎么舍得将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捐给村里呢?白冠品憨厚地笑笑:“咱们现在经常见的大房子大马路干净的厕所,村子里好些人都没有见过呢。我也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1998年的时候,为了追寻更大的的发展空间,白冠品将镇江的事业妥善处置好后,毅然加入了出国“掘金”的队伍,在意大利经营了一家酒吧,生意一直不错。

  心系家乡 报效桑梓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直到白冠品接到一个老友的电话。

  “老白啊,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要不然我不会走的。现在小口村和义山村刚刚合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交给你最安心。”电话那头,时任小口村村民主任的陈海波情真意切的话语和交托,搅乱了白冠品平静的心。

  是去还是留?白冠品心里一团糟,一边是蒸蒸日上的事业,另外一边是日思夜想的家乡,白冠品犹豫了。

  经过几日的思想斗争,白冠品咬咬牙,决定回国。当时是2004年。

  时隔多年,再一次小口村面对这一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土地,白冠品的内心中除了归乡的兴奋之外,更多的是一阵阵心酸。

  当时的小口村,房屋破旧,设施成就,整个村子的情况不容乐观。

  “我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白冠品坦言,当时的心情五味杂陈。

  在不久之后的村干部选举中,白冠品在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下,成为了小口村的新一任村民主任。  “要致富,先修路。”白冠品秉着这一发展思路,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谋划将连接小口和义山两个村庄的一条五公里长的路修好。老路条件比较差,给很多村民的出行和务农都有不便。

  做规划,向政府提交申请,筹款,与不支持的村民进行协商……整整三个月,除了吃饭睡觉,白冠品所有的时间都围绕着这条公路打转。

  “毫不夸张地说,我当时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想还差多少资金,还有谁不怎么理解,得上哪家做思想工作。”回忆起当时的状况,白冠品感慨万分。

  公路建成后,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面对村民们的赞叹,首战告捷的白冠品更是铆足了劲,一心扑在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第二年,村子里的自来水工程也圆满完成,村民在家里就能用上自来水。

  做好村务 热心侨务

  小口村是典型的“华侨村”,村子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国打拼了,仅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留守村庄。

  替远在异国他乡打拼的子女们给留守在家的孤独老人送去一点温暖,是白冠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事。每年的九月九或者是过年,白冠品都会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去看望老人们,并给老人送上慰问金。

  “以前我的父亲,也曾经像他们一样,整天牵挂着我和期盼我回家。”白冠品感慨道,希望这样的举动,能够给孤独的老人们带来一点慰藉。

  除了给老人们送去温暖之外,白冠品还为村民代办各种事项。“家里没有人能办事,我们多帮一点是一点。”白冠品说。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不管是在村务工作上,还是在侨务工作上,白冠品都尽心尽责。“做人做事,要无愧于心,不负百姓。”他真诚地说道。 (青田县侨联)

上一篇:胡希读:看尽人间风景,雁过要留痕
下一篇:胡如意:海归治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