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春风化雨 为国育才 --蔡冠娥

2008-06-22 21:47:37

春风化雨 为国育才  

  在乐清市乐成镇,提起蔡冠娥和她张家五子女,凡是熟悉他们的人无不交口赞誉。

  在他们的家庭中,其父母亲为子女的成才,含辛茹苦,呕心沥血;个个子女不辜负长辈和国家的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品学兼优,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勤奋工作,做出了平凡而又可喜的业绩。

  她们的家庭,融洽和谐、敬老爱幼、关爱他人、团结邻里的美德代代相传,多次被当地政府评为“文明家庭”。

  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建设中,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了共同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家庭教育、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积极参与省侨联开展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双十佳”评选活动,现将该家庭的主要事迹推荐如下:

  一、 言传身教,美德传承

  在东海之滨的乐清市乐成镇,穿城而过的银溪西畔,一座小院陈设简单却透着浓郁的书香,这就是张家姐弟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父亲张龙光先生才华横溢,生前长期担任文教部门的领导。母亲蔡冠娥知情达理,深明大义,勤俭治家。

  张家姐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困难时期物质供应匮乏,买不到宣纸,父亲张龙光就在薄如蝉翼的劣质棉纸上挥毫作画;那时交通不便,下乡归来的父亲总是带回一脸风尘、两腿泥巴和一叠速写画稿,那是他在处理下乡公务的间隙,见缝插针地用画笔描下的创作素材。60年代,他们的父亲患了当时无法根治的原发性血少板减少症,医生再三嘱咐他要绝对卧床休息,但他从不放下画笔和刻刀,尽管累得眼球渗出鲜红的出血点,还是笔耕不辍。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学无止境,艺无止境”。

  张家姐弟也不会忘记,在困难时期,为了减少家庭支出,母亲蔡冠娥自己纺棉花织粗布,千针万线做布鞋;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做花边、缝登山鞋、搓草绳打草包;粮食供应不足,母亲背着大家用蕃薯叶、米糠充饥,将大米稀饭让给年迈的外公和幼小的孩子。

  父亲早年就投身于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平时登门交流和求教者络绎不绝,对投身艺术的有志青年,他总是倾其所能进行辅导,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现在乐清市的一大批中年画坛骨干,在那时都曾得益于他的教诲。

  父亲对同志满腔热情,而对邪恶却天生一副傲骨。文革期间,在他身患重病又被打成“反动文人”受到冲击的时候,依然豁达而乐观。那时,他最爱画梅花、刻《鲁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迹。

  没有冗长枯燥的说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却是活生生的。长辈自强不息的求学精神,泰然面对逆境的高风亮节,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高尚美德,无不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渐移默化地滋润着张家五姐弟的心田,使他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意义,懂得了自强和勤奋,懂得了奉献和爱心,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匠心独运,寓教于乐

  俗话说得好,社会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对于孩提时代的张家姐弟来说,放学回家,就再也没有五花八门的补习和“加餐”,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头发丝做的晴雨表、用小肥皂块作动力的小船、硬纸板做的幻灯机、碎玻璃做的万花筒……这些不花钱的小实验趣味无穷,既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又可以从中懂得不少科学原理。在这方面,老四张一荃是思维最活跃最有钻研精神的一个。一次父亲买回一个老式闹钟,还未到学龄的一荃见闹钟能“嘀嗒嘀嗒”地走时,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拆开闹钟想看个究竟。父亲下班回家后,看到撤满一地的齿轮、发条、螺丝,不怒反喜,连声称赞“这小子肯动脑子,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父亲的鼓励极大地激发了一荃的探索精神,在低矮的阁楼中做了不少出色的小实验。几年后,张一荃在读小学时,自制的土显微镜居然能清楚地观察到洋葱的细胞和红血球。家里装了有线广播后,父亲绘制了一幅放大的东南沿海地图,在海洋区域的经纬度上,又细分了若干小格子。每当广播里播出台风消息,就由孩子们用铅笔在地图相应的坐标上做出台风位置的标记,随着台风的发展和移动,图中的标记也连成了一条台风的运动轨迹。这张特制的地图,在古色古香的板壁上挂了一年又一年,图中的台风轨迹画了又擦,擦了又画,孩子们气象方面的常识也日积月累,后来居然能根据某些自然现象,发布“张家气象预报”。孩子们喜欢摆弄乐器,父亲在教他们弓法指法的同时,还告诉他们琴弦为什么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原理;后院的小菜园,也成了孩子们施用植物激素、进行人工授粉的实验园地。

  后来,张一荃从美国回乡探亲,在与母校师生交流学习心得时,他总是强调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认为兴趣能从内心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自强不息,终成英才

  张家五姐弟中,大姐张一秀在国营乐清机械厂工作,是闻名遐迩的“描图高手”,因工作积极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大哥张一谦任乐清市电影公司书记等职,曾获国家级单项先进,还有一手养盆景的绝活,他的盆景曾获得全国一等奖。老三张一人,幼教高级教师,现在乐清市教育局资料管理站工作,工作表现突出,曾获浙江省先进个人荣誉。老四张一荃,博士,现任美国维吉尼亚州RIS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老五张一平,任乐清中学教务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乐清市政协常委,兼任乐清市侨联副主席、留联会副会长,温州市中学物理教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然而,张家五姐弟的成长之路并不总是充满阳光,在那崇尚“白卷”、摒弃知识的年代里,父亲受到冲击,病贫交加;姐弟们也被迫放下了心爱的学业。暂时的坎坷,并没有动摇他们自学成才的决心,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自学。

  1977年初夏,积劳成疾的父亲匆匆离开了人世。数月后,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张家姐弟都跃跃欲试。面对家庭的变故,年纪稍长的大姐、二姐和大哥当仁不让地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与母亲共同挑起家庭的重担。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一荃也告诉母亲:他要赚钱养家,不考大学了。母亲深情地望着老四一荃和老五一平,语气平缓而掷地有声地说:“读大学是为国家学习本领,怎能只考虑个人?你们父亲在世时不正是盼望着这一天吗?家中有你们的哥姐帮衬,再大的困难妈也能对付!”深沉的母爱和亲人的希望化为强大的动力,一荃、一平两人终于在当年,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和浙江师范学院。

  在大学校园里,一荃、一平在刻苦勤奋的同时,从小养成的创造性学习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象拧干了的海棉,尽情地吸取知识源头的活水,不断充实自己。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文工团、运动场……也都离不开他们的身影。他们连年被评为“三好生”,1981年,张一荃荣获中国科技大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

  张一荃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留学时,他的毕业论文因独创性的发现和精辟的论点,得以在最具权威的物理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发表,导师称赞他是“我任教以来唯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他在博士后期间发明的“神经网络算法”,在1991年全美国同类算法测试比赛中名列第一,精度比第二名高出一倍多。

  光阴荏苒,张家儿女沐浴着父爱母爱先后走上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均有所成就。远在大洋彼岸的张一荃情系祖国,近年来在杭州选择了一家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全程医疗影像管理系统”(PACS/RIS),把自己在美国研究出来的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到国内来,报效祖国。他饱含深情地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强大,勇敢地挑起重担,为祖国,为人民而奋斗!”

                  

上一篇:她给孩子一生的财富——三位博士的母亲谷爱雪
下一篇:以德育为本 全面发展家教理念--周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