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以德育为本 全面发展家教理念--周泳芬

2008-06-22 21:48:10

以德育为本 全面发展家教理念

  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辛军博士毅然回国创业,决心将自己的所学所能贡献给祖国。这是一个有学识、有抱负、有志向的海外赤子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这是他长期以来受到的党的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果。

  辛军的父亲辛发生先生和母亲周泳芬女士,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坚持以德育为本,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的理念。老辛是解放前参军的老同志,经历过南征北战,枪林弹雨的战火洗礼。他虽在部队时间居多,但他一有机会,就常给孩子讲战斗故事和他的军旅生涯,讲他和战友们如何在行军中不怕艰苦,在打仗时英勇杀敌、出生入死的战斗场面,多次立功,二次负伤住院的往事经历无不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他告诉孩子共和国的诞生是父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教导孩子要热爱祖国,长大后如有机会和可能,一定要报效祖国。他们还常给孩子讲旧中国因为落后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的屈辱历史,讲那些民族英雄抵御外侮,为中华民族增气、增光的故事。每当这个时候,孩子总是神情专注的倾听,并怀着浓厚的兴趣与之交流。这种教育的结果,使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就在孩子心里萌芽,并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日臻坚定和成熟。

  老辛平时长期在部队工作较忙,教育孩子的任务主要是落在了母亲周泳芬的身上。周泳芬女士非常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学习上,她注重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让孩子独立思考、启发和引导孩子举一翻三,拓宽孩子的知识领域,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不用填鸭式教育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个负担。当她发现孩子对历史知识,军事题材方面有兴趣时就因势利导,给他借来了《第三帝国的兴亡》、《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外名著,后来孩子在写作文时常常能巧妙引用书中的典故,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周泳芬女士常常现身说法,对孩子讲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读更多的书,以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常感到文化不够的困惑和遗憾,激励孩子在现今这么好的条件下,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深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材,以实现爸爸妈妈未能实现的愿望,孩子在她的激励下,学习自觉性很强,加之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从小到大,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大学读书时,辛军每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并担任学生会领导。“思维敏捷,成绩优异,组织活动能力强”是很多教师对他的评语。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周泳芬女士常在每一个阶段给孩子设定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并非高不可攀,而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可检验性。每当孩子达到目标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孩子从小一步一步的树立起上进心和自信心,觉得任何事情只要通过努力,哪怕是笨鸟先飞就一定能做到、做好。

  在生活、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周泳芬女士和老辛都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他们深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处处给孩子们作出表率。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养成了孩子孝顺长辈、尊重他人、谦虚诚实、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七十年代,周女士的母亲患重病住院,老辛在部队也很忙,她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母亲,还要料理三个孩子的生活。但她硬是咬着牙关,挺过了艰难困苦,在胆病发作、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她打好止痛针,又继续奔波操劳,让孩子们安心学习。母亲的吃苦耐劳、无私的奉献精神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辛军当年在读研时有一次研究成果和论文得奖,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奖金为母亲买了一双旅游鞋,让她穿着参加体育锻炼而自己仍旧穿着旧球鞋。在美国工作时,他母亲去美国探亲,他常会起大早,在上班前熬好补药,给母亲服用……

  周泳芬女士和老辛崇尚节约、生活俭朴、精打细算。三个孩子读小学时,周泳芬女士给他们每个人每月一元钱零用,学习用的草稿纸,也要求孩子们先用铅笔,后用圆珠笔书写,重复使用二次。有一次下班下大雨,周泳芬为了不让积水打湿皮鞋,居然光脚从单位走回家里,脚却被石子磨出血泡,那时他们家里的衣架是老辛自己做的……这些节俭的习惯,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使他们从小就有了勤俭节约的意识。辛军上小学时,为了节约圆珠笔的钱,就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动手用子弹壳改制成笔杆,放进笔芯后,就成了很好用的圆珠笔。周泳芬当时就表扬他“儿子真乖,知道了节约”。辛军刚上初中那年,他母亲在洋市乡下的医疗队工作,有一次他带着外婆做的菜去看妈妈,为了节约父亲给他的乘船费,竟然拎着菜,沿着河塘一直走到乡下,这种节俭的作风一直保持至今,他从不大手大脚,前不久在对外商谈判中,凭着他对市场价格行情的熟悉和内行,为国家节约外汇一百万美元。

  平时,周泳芬和老辛常给孩子谈一些人生哲理和感悟。比如:淡泊名利、赤诚待人、诚实守信等等。因此孩子们的世界观无不带有父母思想的烙印,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是家庭教育日积月累的结果。

  辛军加盟奇瑞后,全身心投入了动力总成的研究开发工作,有时一天工作长达十六小时,一星期连续七天不休息,但他凭借读书时坚持跑步、游泳、打球炼就的强健体魄和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精神,自始至终精神抖擞地奋斗在一线,他说中国能否造出配有自己设计的,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发动机的汽车,也就看这几年了,能在这么好的时机里,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祖国为民族做出贡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否则老来将会遗憾。

  作为父母,看到儿子正在科技前沿,为中华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奋斗和奉献。周泳芬和老辛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辛军简介: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员、燃烧委员会成员、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国际知名发动机专家。

  1980年---1990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内燃机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95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后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发动机研究中心、美国陆军动力系统研究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1997年起先后在美国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及本田汽车公司美洲研究开发中心从事柴油机、汽油机研究开发工作。2001年提升为助理总工程师,在此期间,率团队开发了具有更高预测精度的计算机仿真软件,申报了5项专利并将获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开发,2003年获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最佳论文宣读奖。

  为了促进相互联系和交流,1996年发起和创建了北美华人内燃机学会。1999年---2003年任该会副理事长,经常应邀到国内各大汽车公司、大学及中国发动机高层论坛作专题技术演讲。

  2004年7月,为了振兴祖国的民族汽车工业,满怀爱国热情的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活,应奇瑞汽车公司之邀,毅然回国创业。任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全面负责公司动力总成的研究与开发,与国内外专家一起日夜奋战,为奇瑞动力成功下线作出了极大贡献。

  去年底,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贾庆林分别到奇瑞视察,辛军向首长汇报并聆听指示,中央领导对海归专家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归国十个月,已有中央、省、市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最近《科技中国》2月号刊登了辛军撰写的论文《汽车动力总成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上一篇:春风化雨 为国育才 --蔡冠娥
下一篇:从普通农村家庭走向科学圣殿--潘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