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为孩子们的成长而努力是我们的责任

2008-06-22 21:52:28

为孩子们的成长而努力是我们的责任

(青田 陈送策)

一 家风:注重读书成才

  我们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民教师,现已退休在家。我们一生热爱祖国,勤勤恳恳,教书育人。老伴是个勤奋的小学语文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严格要求学生,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一辈子。我先在中学任教语文,后来走上县教育局的领导岗位。1990年调至县委党校,任常务副校长,直至退休。我们已把毕生精力献给了青田的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从不敢丝毫懈怠。我们的教学水平高低、教学业绩大小、为人品格优劣,群众自有公论。

  我们的三个孩子比我们幸运,都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1978年大儿子陈江帆考上了温州医学院,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学有所成,业有建树。(另附专题简介)1980年,女儿陈江霞考上丽水师专英语专业,现在国外经商。1990年,小儿子陈江风又考进华东政法学院,现在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国度工作,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力。

  我们这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家庭,出了三个大学生,不少人投以羡慕的目光,向我们祝贺;但是在那体脑倒挂,“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也曾遭到异议。有人说:“三个大学生,不如一间面食摊。” 此话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言下之意,我们当年送孩子读高中、上大学还不如找门路就业。可我们没有后悔。那时,社会上许多家长惧怕孩子读书要上山下乡,抽不上来,纷纷给孩子找工作。大儿子江帆初中毕业那年暑假,正好让一家杂技团邀去吹笛子。不少人觉得这是找上门来的工作机会,不能轻易放弃。而且,县里文化干部又上门,以“有机会可以转正”动员我们。我们没有动心。现在事实证明,当年坚持抵制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是正确的。尽管后来从经济收入来看,有时“三个大学生,不如一间面食摊”,但是我们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是正道,正常的社会都是尊重知识的。

  正是这种注重读书成材家风的熏陶,我们的孩子都能正确处理事业与金钱的关系。陈江帆在美国从事的是基础理论研究,经济收入远不如到公司工作。但他宁愿放弃高收入,多次回绝了去药物公司工作的邀请。他说:“钱,要那么多干么?够吃够用就行了。”但愿他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常的社会里,获得他应有的生活。

二 家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不断磨励

  现在常有人问起: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其实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况且,孩子成才是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家庭教育,我们的想法和做法都比较一般。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言传身教,启发引导,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既是教师,又是家长,比较注意让孩子从刚懂事起就接受家庭的文化熏陶。喜欢看书是我们的习惯。妈妈靠在床上看书的时候,也把一本有画的小人书递给孩子,让他翻阅。久而久之,孩子们尽管是半懂不懂,也逐渐养成了翻书的好习惯。

  孩子喜欢听故事,妈妈就常常给他们讲故事,丰富他们的知识,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有时还把孩子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编成故事,让他们听起来更亲切,更容易接受。爸爸业余喜欢吹笛子,小江帆就常常把爸爸的笛子拿来试吹。终于,对吹笛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小江帆在看旧报纸上的一幅漫画头像,爸爸就有意识地教他按顺序去画。不久果然画成了。后来竟发现墙壁上旧报纸边角空白处,几乎全是江帆的“杰作”。读大学时,人家问他怎么会喜欢画画?他说是爸爸教的。其实,我不是美术教师,连美术爱好者也谈不上。只不过是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而已。

  有人说,孩子的兴趣爱好,常常打上父母的印记;孩子的品德性格,也常常有父母的影子。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平时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当好第一任老师。我们那个年代,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比较保守。我们为人思想单纯,爱国敬业,工作认真,作风踏实的固有品格,曾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我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也随着传给了孩子。虽然他们生活环境不同,仍然留有我的不善接人待物的影子。

  二、从严要求,从小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精神

  古话说:严是爱,纵是害。他妈在校是严师,在家是严母。对孩子们的学习特别严格:写字要一丝不苟,背书要一字不漏,数学要一题不错,未达到要求的一定要重来,决不放过。生活上也是严字当头,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清贫的教师家庭,经济拮据,除了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之外,从不给孩子零花钱。同时要孩子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烧饭、洗衣,打扫卫生,样样都得干。那时,他妈身体不好,江帆兄妹俩每天自觉早起,分工干活。寒暑假我们让他们到乡下,跟亲戚家的小伙伴去拔兔草、打猪草。

  从小的吃苦耐劳,使孩子们长大后具有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克难制胜的本领。江帆对我们说:“我的最大的特点是不怕苦,现在不论你把我扔到世界上哪个角落,都能生存。”确实,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特强,早就不依赖父母。1987年他只身赴美留学,没让父母帮过一点忙。哈佛大学的一位副教授麦克在一次会议上说:“我的苦干精神是在陈江帆领导的实验工作中养成的。”正是这种刻苦自立的品格,使他走向今天的成功。

  三、 让困难和挫折,成为孩子们不断攀登人生目标的阶梯 

  古人说:志当存高远。孩子们追求的目标越高,动力越大,才力就越发展,对社会就越有益。我们给孩子们设计的人生第一个大目标是考上大学。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加强立志教育。我们反复给孩子们说,做人要有志气。要想将来有出息,为国为家做贡献,就得发奋学习,考上大学。这种教育是基础的,具体的,但也是十分需要的。学校里的“为祖国而学习”的说理教育,英雄、模范、伟人的榜样教育,家长的正面引导,欠佳的社会风气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等都促使孩子发奋图强,刻苦用功。象江帆在龙泉读初中时已离开父母的严格管束,仍能自觉磨练自己,每天早上坚持负重跑步。小儿子陈江风,性格内向,但酷爱课外阅读并常常因此忘了做功课。1989年高考失利,他立志再考。在缙云复习班时,他起早贪黑苦读。第二年,终于考上华东政法学院,并获得孙明权奖学金。我们三个孩子有志气,先后都考上了大学。

  考上大学以后,如果没有更高的目标,就不会有更大的动力。陈江帆平时成绩较好,不料考上的却是非重点的温州医学院。这对他是个打击。挫折有时并非坏事。正是因为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他才暗下决心,把目标定在更高的层次上。于是,他更加发奋。英语从丙班赶到甲班。寒暑假基本留校。过年往往是除夕回家,年初二、三就要返校。毕业之后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第三军医大的硕士研究生。后应邀去美国作学者访问,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科学研究,一步一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注入更强的动力。在美国有时也有种族歧视,也有单位的门户之见。这些更加激起他的爱国热情,提高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他终于在自己研究的领域,跻身于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困难挫折成了他不断攀登人生目标的阶梯。

上一篇:三兄弟携手迈进科学的殿堂--陈世灿
下一篇:携手互勉:让一个普通家庭走出了两个留法博士--童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