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青田籍新华侨华人若干问题初探

2010-10-08 17:27:57

青田籍新华侨华人若干问题初探

郭剑波

提 要:根据文献和调查数据,重在探讨青田籍新华侨华人的人口分布、文化水准以及主要移民方式,与全国其他华侨比较,青田籍新华侨华人有自身独有的特征:人数集中在欧洲;接受国内教育水平较低;以家庭团聚和非正常渠道出国为主要移民方式。

关键词:青田籍;新华侨华人;人口;移民方式

  青田县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历史已有300多年。清初已有县人侨居国外,民国24年《中国年鉴》(英文版)记载:“前在十七、十八世纪年间,就有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民国6年(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大批劳工赴欧洲参加战地服务。是年冬,县政府开展招募工作,募得2000多人,战后大多定居欧洲,其中在法国就有1000多人。这两部分人构成了青田华侨的基础并奠定了青田华侨集中欧洲的基本格局。

  一般认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移居国外的人称为新华侨华人。1987年统计,青田华侨共20030人,分布5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19国17750人,占总数88.6%;1992年青田有华侨52829人,分布5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欧洲22国47078人,占89.1%;2006年4-7月青田侨联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共有华侨华人146825人,其中华人31886人,归侨85人;侨眷118252人;分布世界5大洲84个国家和地区,考虑其他因素,海外华侨总数约有22万2千人。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华侨人数的急剧增多,青田华侨的构成、分布和从业状况等侨情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拟就青田新华侨华人的现况作初步探讨。

  一、青田华侨华人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很广,人数越发集中在欧洲,构成发生较大变化,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已成为青田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但总体文化素质不高。

  已有的研究表明,1949年以前,青田出国华侨累计16700多人次,20世纪10至20年代是县人出国的第一次高潮(见表1)。1933年,正在欧洲游历的邹韬奋估计当时在海外的青田人有三四万,浙江留学生陈里特在《欧洲华侨生活》一书中估计是2万人。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提供的数据表明,同时期在法国的青田华侨最多时达3908人,荷兰1900人,德国1888人,意大利1671人,西班牙90人,葡萄牙72人。③ 可见,当时青田华侨主要集中在以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二战结束后人数降到历史最低点。

表1 古代、近代青田华侨年段人数表

18001899

2180

19001909

1700

19101919

4772

19201929

5298

19301939

2462

19401949.4

304

合计

16716

资料来源: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

  建国后,青田华侨出国的数据缺乏详实的统计资料,表2是青田侨联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出来的,虽不很精确,但十分珍贵,为我们分析人数演变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①本文是国务院侨办课题《青田籍新华侨华人(华裔)个案研究》(编号GQBY2007015)阶段性成果。②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③周望森、陈孟林:《青田华侨史稿》(未刊稿),第16页,表格。]

表2 1949-2003年青田结侨出国人数情况表

年份

县内申请出国人数

县内批准

出国人数

年份

县内申请出国人数

县内批准

出国人数

1949

1977

38

1950

1978

191

1951

5

1979

714

1952

25

1980

899

1953

17

1981

361

1954

3

1982

458

1955

12

1983

985

1956

3

1984

1718

1957

17

1985

3449

1958

59

1986

2386

1959

24

1987

3128

1960

5

1988

2078

1961

127

36

1989

2737

1962

81

1990

5020

4448

1963

1991

5206

1964

1992

4136

1965

1993

4979

1966

1994

2349

1967

1995

4206

1968

1996

8457

1969

1997

11914

1970

1998

24343

22918

1971

1999

23336

1972

197

42

2000

29980

1973

55

2001

25308

1974

296

99

2002

17790

1975

42

2003

19804

16363

1976

2004

共计

201017

  资料来源:《青田华侨史稿》(未刊稿),47-48页。

  说明:本表中的空格(没有数字),是由于资料不全,并非没有人申请和出国。

  据统计,1979-1995年16年中浙江省公安机关批准公民因私出国22万余人次,是1958-1978年20年总数的30多倍。这22万人一半来自温州及青田。温州市公安局在1982-1994年13年中共批准75556人。① 照此推算,青田华侨约有35000人左右。另据统计,浙江省1990年以后出国(包括在外出生)的华侨华人占全省华侨华人总数的76.3%。 ②

  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数据,改革开放至1996年,移居国外的中国公民至少有60万人,其中1979—1996年由公安机关直接批准出国定居的有36万人,出国留学、探亲、就业等临时出国人员在当地取得合法居留权的有20万人,通过其它途径在居住国取得合法居留权的也有几万人。据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1996年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有百余万人移居国外。外交部领事司估计,至1996年在世界各国已取得居留权的大陆新移民100万人以上。③ 一般估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有200万人永久移居国外。④

  表2反映的青田华侨出国情况是全国侨情的一个缩影。1949-1978年出国人数少,不到350人,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政策放宽,出国人数逐渐增多,1979—1988年批准出国的有16206人,1990—1996年,每年达4000人以上(1994年例外),1997年后更达万人以上。作为一个县级侨乡,90年代中期前出国人数接近4万,几占全国1/9,实属罕见。1998年后增速惊人,平均每年有2万人以上出国,使青田华侨总数在新世纪初急剧扩大,2001年达到18万以上。因此,有学者当时就提出青田有“三百年侨史,十八万华侨”。⑤ 2006年全县申领出入境证照26993人次。⑥ 根据《青田华侨年鉴(2002-2003年)》(未刊稿)统计,青田华侨分布在6大洲123个国家、地区,人数超过21万,其中欧洲35国华侨有184860人,占总数87.78%。由此可见,不论那组数字,青田华侨自形成规模以来人数集中欧洲的基本态势一直未有根本变化。[①黄昆章、张应龙:《华侨华人与中国侨乡现代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第315页。②《浙江侨声报》,2007年11月15日,第1版。③张秀明:《国际移民体系中的中国大陆移民——也谈新移民问题》,《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④张秀明:《改革开放以来侨务政策的演变及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⑤周望森、吴潮:“三百年侨史,十八万华侨”,载曾娓阳:《在海外的青田人》,作家出版社2001年。⑥《青田侨报》,2007年7月27日,第1版。]

  2006年的调查统计更明显地反映出人数高度集中于欧洲的特点,全县共有华侨华人146825人分布在全球84个国家、地区,欧洲集中了141014人,占总数96%,只是欧洲居住人数最多的国家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法国、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转变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西班牙是目前青田华侨人数最多的国家,有55867人,占总数38%;其次是意大利,有44150人,占总数30%,两国的青田华侨占了在海外华侨总人数的68%。①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也是青田新华侨华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相互提携。相较5年前的调查,青田华侨最多时曾广布世界120多个国家,目前只存在于84国,少了39国。这表明,并非每个国家都适合青田华侨生存和发展的,追求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是华侨在世界各地飘泊的原动力,闯世界的青田人正在集聚。2006年调查还表明,青田华侨人数在20人以下的有33国;500人以下的有22国,两者占全部84国的65.5%,这说明,进入新世纪后,青田华侨正向有更好发展空间的国家聚集。另外,居住国的人数也显示出这种迹象,原在东欧的华侨已大多迁居西欧和南欧。10多年前,在剧变的东欧有着许多商机,敢于闯天下的青田人曾集聚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三国,开始他们淘第一桶金的经历。3个国家中青田人最多时曾达2万多人,如今,三国的青田华侨总数已减少到1394人。这与此三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动荡、政策限制增多、刁难华商事件不断有关,许多青田华侨转移到了社会稳定、法制健全、经济发展强劲并且青田同乡集中、便于相互提携的西欧和南欧地区。 综上所述,青田华侨人数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好像一个“√”字型结构。近年人数增长强劲并不断集聚,总人数有20万左右。

  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1990年后出国的有102610人,占华侨华人总人数的70%,且以青壮年为主。在国外出生的青田小华侨有21902人。1978年以前出去的老华侨仅有6186人。② 可见,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已经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表2数据中,1990年以后出国的新华侨华人占青田华侨华人总数90.23%,高出上述浙江省平均数14个百分点。这一趋势与全国情况相似。

  国内学者在讨论华侨华人新移民时,多数认为其素质越来越高,就全国而言无可厚非。但青田新华侨华人有自身的特殊性,应作客观的、具体的分析。我们试图将青田华侨华人分成两部分:从国内移出的华侨和出生在国外的华侨华人(华裔),并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就国内移出的新华侨华人而言,他们比起前辈老华侨来,文化水准已大有提高。一项对建国前后1000名华侨的抽样调查得知,青田华侨文盲占40%,半文盲占38.5%,初小是15%,高小是5%,初中为1.5%。1991年的全县侨情普查显示,出国人员的文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以方山乡为例,调查的305人中文盲0%,半文盲3人,占1%,小学103人,占34%,初中154人,占50%,高中43人,占14%,大专3人,占1%。该乡华侨的文化层次结构较有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全县出国华侨的文化面貌。此文化教育结构显示“两头小、中间大”,中等文化教育程度占64%,成为主体,取代了建国前文盲、半文盲为主体(78%以上)的地位;这个“文化主体”与年龄主体是复合的,即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群恰好是青少年,他们离开学校就出国或过了若干年出国,进到了青壮年。这一文化优势和年龄优势,便成了有文化、有知识、有朝气、肯学习、能进取的一族,是海外创业发展的生力军。资料充分表明,青田旅居欧美各国的事业成功者、在社会活动中显示不凡能力的知名侨胞、侨领,大多受过较好、较高教育,他们或毕(肄)业于青田中学等学校,或在大学深造过,是在国内培养、在海外铸就的青田华侨华人精英群。

  然而,就整体而言,直接出国的新华侨华人受教育的程度依然偏低,二十多年过去了,全国和浙江其他县市的教育面貌显著改善,民众教育水平有极大提高,而青田教育变化的步伐并不大,出国人员多数在高中学历以下,因此实际素质偏差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调查显示,146825名华侨中,初中及以下的有120756人,占华侨总人数的82%。本科497名、硕士39名、博士43名。这样的文化水准,到海外在文化迥异、发展程度大大高于中国的异国他乡,求发展只能是举步维艰,进入“上层”更是凤毛麟角,多数只能在自己的亲戚、同乡、同胞所开的几个行业中从事“超强度的工作”,成为当地社会的“边缘分子”,很难融入主流社会。究其原因,情况复杂,但前述侨乡历史积聚而成的“移民意识”强劲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对当地教育秩序和教育水平的冲击极为严重。有一个材料可以说明:1999年10月,据青田中学60周年校庆编写的一本《校友通讯录》统计,有38个班的学生半数以上的人已经出国成了华侨华人,其中7个班的学生占全班原人数的60%以上,有2个班占全班原人数的2/3,另有33个班的出国人数接近半数。统计中去掉了去向不明的人数(1300人),如果考虑到其他因素,则全校1949—1999年上半年出国人数估计有6000人,这样,33%的学生成为海外校友。③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是在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中途出国的。该校堪称当地最高学府,是一个缩影。华侨受教育程度偏低,留下的后遗症是严重的,它不但使华侨很难融入当地社会、引发诸多矛盾,而且制约了自身就业范围的拓展和职业档次的提升。据旅法华侨王景仁调查,青田人在国外开的餐馆共有7万多家,杂货店1万多家。④ 表明传统中餐业仍然是青田华侨华人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上皮革业和服装业构成三大支柱行业,三大行业估计容纳了90%以上的青田出国从业人员(欧洲的青田华侨老板喜欢雇佣同乡人的意识特别浓厚⑤ ,容易造成固守老行业的习惯)。[①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②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③史澄:《青田中学校友出国述评》,《华侨华人研究论丛》第5辑,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第74-79页。④《青田侨乡报》,2001年10月22日,第3版。⑤参见《海外华人间地域歧视愈演愈烈》,《青田侨报》,2008年7月28日,第3版。]

  在海外出生的华侨第二、三代(华裔)则是另一番景象。华侨一直懂得教育的重要。第一代华侨在国外站稳后,更加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加上国外的教育制度和政策,第二、三代华侨华人(华裔)普遍受到良好教育。他们一般都受到当地文化和母国文化两种教育。首先是到了学龄段即进入当地学校接受西式教育,大多数人都得到中等以上程度的教育,一部分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深造机会,一家后代多人或全都上大学,攻取学士、硕士以至博士学位的已非鲜见,一批高素质、有作为的人才已成长起来,卓有成就。如德国的青田华侨郑氏一家,父辈经营餐馆,8位子女全部完成大学教育,已有1位博士,3位硕士(博士在读),郑氏表示一定要培养出5位博士。在美国的干氏家族,一家就出了4位博士学位的教授。① 德国郑培军大学毕业进入慕尼黑一家著名国际金融公司任东方部职员;德国的周松波大学毕业后破格被北京大学录取、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攻博士学位,取得博士职位后被德国西门子公司看中,成为代理人,留在中国发展,任德国王朝国际控股公司总裁和安徽省政府顾问;其弟周小波也加了盟,任副总经理;法国的周港临在巴黎大学毕业后从事建筑艺术设计,浦东一座摩天大楼的图纸出自其手;他的两个弟弟则从事医疗等职业。法国的周海平在法国大学毕业后到香港、大陆发展,从事国际贸易,是美国杜邦公司在中国的代理。这种情况代表了新生代华侨(华裔)的一种良好趋势,比国内移民的总体水平要好得多。虽然青田华侨(华裔)新生代人数尚不很多,但他们“中外文化兼通,多元文化兼容”,是一支素质高、潜力大,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生力量,我们要倍加重视对他们的联谊工作,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有才干、有活力、有奉献精神的中青年社团领袖,确保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青田华侨华人出国方式以家庭(家族)团聚为核心的连锁移民为主,非正常渠道方式出国的比例颇高,其他渠道出国者相对较少。

  新加坡学者刘宏认为,华侨出国主要有四种方式,即留学生移民、专业人士、连锁移民(加入已是外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家人或亲戚中的移民)、非法移民。② 按照国际惯例,移民主要分为家庭团聚移民、留学移民、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劳务移民、政治移民等6种。③ 有研究显示,在欧洲,家庭团聚类型移民比例较高,留学移民比例较低,浙江省的20万新移民中,94%为家庭团聚类移民,求知型移民只有6%。④ 这一判断也基本符合青田华侨实情。20世纪90年代后青田华侨的出国方式与全国一样呈现出多样化趋向。连锁移民和外出务工是主渠道,非正常渠道移民占相当比例,留学移民和投资移民极少。

  据统计,1949年至1978年约30年,青田县内获准出国人数为751人,加上在外地批准出国的,应在800—900人之间;1979—1988年,出国恢复正常,速度、规模加大,县内批准出国、领取护照的达16206人。⑤ 这些人的出国主要是他们在国外的亲人年事逐渐增高,都期盼国内亲人(主要是子女)前去团聚,或继承财产,或共赴商务,团聚出国的人在当时占全部出国人数中的绝大部分。这批先期出国的人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本站稳脚跟,他们在拓展中餐、皮革、服装等三大经济事业中需要大批人手,又适逢欧洲经济发展较顺、移民政策调整(出于人道主义原则优先考虑亲属移民)时期,由此引出新一轮的连锁移民出国浪潮。这轮出国,潮起华侨世家,受传统宗族文化影响,按三代、六亲、九族的次序亲帮亲、故带故地带动,其中出现了整个家族、宗族的集体出国行为,在海外移植成上百个大家族。较著名的青田华侨海外家族多数在此时完成移民,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和美洲的巴西。如巴西季姓家族有300多人,项氏、孙氏家族各达200余人,伍氏家族50多人、吴姓家族70人左右,5个家族人数超过1000,构成巴西青田华侨的主体份额。1982年到意大利的王建理,其家族可能是该国最大的家族,其九个兄弟姐妹、父亲辈5兄弟、祖父辈5兄弟均在意大利,人数足有600人之多。⑥ 金冠军家族在意大利也超过500人。⑦ 难怪2006年调查统计时许多人因整个家族移出而无法具体统计。那些没有海外关系的人为了实现出国梦想,就想尽一切办法挤进历史形成的出国圈或链条之中,于是,青田侨乡甚至周边温州地区侨乡与华侨的联姻、攀干亲现象一时大行其道,极大地推动了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连锁性随靠移民(家庭团聚为核心)的步伐和规模。据报道,青田阜山乡有华侨6000多人,分布在西班牙、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眷6462人,70%的家庭都有直系亲属在国外。⑧ 方山乡有华侨9000多人,分布在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等28个西欧国家,仁庄镇有2万多华侨,其中亲带亲、故帮故现象、家庭团聚移民现象十分明显。[①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②转引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编:《亚太研究论丛》第三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79页。③《华侨华人资料》2009年第1期,第3页。④朱东芹:《中国大陆学者有关新移民问题的研究》,福建论坛·BBS,2008-01-10。⑤周望森、陈孟林:《青田华侨史稿》(未刊稿),47-48页。⑥叶肖忠:王建理—旅意家族600人,http://www.zgqt.zj.cn,2008-9-11。⑦叶肖忠:意大利探侨:金冠军邵灿英伉俪,平易近人的美丽,http://www.zgqt.zj.cn,2008-9-14。⑧《青田侨报》,2007年8月10日,第2版。⑨周望森:《浙南移民意识述论》,《华侨华人研究论丛》第3辑,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第125-142页。]

  与此同时,实在挤不进这一行列的人,由于受侨乡传统移民意识的影响和华侨回国“炫耀性”消费以及夸张宣传的刺激⑨ ,不少人则冒险采用了非正常渠道的移民方式。虽然没有详尽的统计数据(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具体准确的统计),我们从青田华侨的访谈和相关材料中获悉,为数应该不少,保守估计有5万人,占全体青田华侨的四分之一以上,这对一个人口不到50万的县级侨乡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切和思考。我们认为,青田华侨非正常渠道出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早年出国的青田人曾利用关系采用“藏舱”方式等成功出国,口耳相传,影响不小;20世纪50-60年代后出国的人曾滞留香港、东南亚一带,择机移民,获取了许多经验;改革开放国门初开时,正常渠道满足不了大批人出国的愿望,“开放的社会”与“封闭的边界”所产生的悖论难免要夹杂少数“急性子”成为偷渡者。但偷渡大潮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应该与国际、国内的情势密切关联。按联合国文件《世界人口监测:聚焦国际移民与发展》提供的数据,1990-2005年15年间,世界移民的绝对人口总数增加了3600万,1990-1995年年均增长1.4%,1995-2005年为1.9%。从移民动机分析,改善个人生存状况,实现个人理想与希望是基本动因,全球化时代,移民到国外寻找商机、闯市场成为常态,是一种新的驱动力,与往昔的谋生型移民不同,这样,那些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好的国家自然就成为移民向往的目的地,加上国与国之间劳动力价值的巨大差异更进一步激发了移民的吸引力(劳动力市场研究表明,收入比差在1∶1.5以上,就可以使劳动力跨企业流动;1∶2以上,就可以促使劳动力跨地区流动;1∶10以上,就可以促使劳动力跨国境流动),人数的持续上升(包括不惜采用非正常渠道移民)就不难理解了。统计表明,1990-2005年,欧洲接纳外国移民增长了1470万,2005年全球1.91亿跨国移民中,60.5%(1.15亿)生活在发达国家,其中三分之一在欧洲。① 而依据西方学者研究的移民峰理论,认为移民峰的起落是可以计量的。二战之后的移民峰起点约在人均收入1500美元,终点约在8000美元。人均收入低于1500美元的国家,国民太穷,无法支付出国费用,所以自由移民少;人均收入高于8000美元的国家,国民生活富足,没有想外迁移的愿望;而收入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等收入的国家,国民能够支付出国费用,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有可能选择移民。目前青田人均国民收入2000多美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还相当大,正好处于这个“移民段”上。因此,利用现存的“侨乡网络”和“社会资本”选择出外团聚和打工就成为最便捷的通道,源源不断的侨乡青少年成了出国的主力军。如1992年,青田油竹的陈飞豹先生与同村20人抵达意大利,同年还有200位油竹青年人离村,前往欧洲安身。顿时,油竹变成青年人“真空村”。② 另据报道,2007年暑假期间,青田公安局出入境大厅每天受理350多人次,20-30岁居多,年龄段明显降低,特别在7-8月,高中毕业生明显增加。③

  此外,一些国家实行的“黑工”、“大赦”政策也对非法移民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是对非法移民大赦次数最多的国家,吸引了许多非法移民。如1992-2005年西班牙实行了至少5次,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的大赦,赦免近300万非法移民,其中中国移民约数十万;之后的3次大赦,又有近10万中国人列入赦免范围,这些中国非法移民主要来自浙江青田和温州地区;2005年底的大赦,中国移民申请居留人数为5.6万,被拒绝40%,因而西班牙有案可查的中国非法移民目前约2.2万人,至于没有提交申请的非法移民人数恐怕无法统计清楚。④ 在意大利、法国也有类似情节。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青田华侨人数在这10年当中在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飞速”增长了。据西班牙《华新报》报道,从2000年开始到2007年七年不到的时间中,西班牙的华人数量已经从19191人增加到106993人,整整翻了五倍。移民事务国务秘书鲁米公布的西班牙第二份移民公告显示,在西班牙,70%以上的华人侨民来自浙江青田。⑤ 这说明青田至少有75000人在西班牙,与国内公安机关提供的相关出入境数据对照,可以肯定有许多人是非正常渠道出国的,2006年国内调查数据显示在西班牙的青田华侨有55867人,相差2万人光景,肯定也没有把非正常渠道出国的人数统计进去。2008年2月22日至3月9日、6月9日至6月27日,《青田侨报》记者叶肖忠先生实地到德国、意大利、法国、希腊等国采访、考察青田华侨的历史,根据其采访的报道和笔者与他的交谈,可以更加确定青田的非法移民在有些国家当不是小数。⑥ 因此,完全可以说,非法移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田人主要的出国方式之一,其集中于欧洲也是不争的事实,估计人数绝不会低于5万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大陆的海外移民主要以非法劳务移民和留学移民为主。⑦ 这与我们对青田新华侨华人的分析有相似之处。。

  至于留学生和投资类型移民,参照2006年的调查数据颇能说明问题,146825名华侨中,留学人员仅为33人(本科16人,硕士8人,博士9人),⑧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投资移民没有具体统计,估计与留学生情况差不多,这是青田与浙江乃至全国其他侨乡最明显的差别。因此,亲属团聚移民和非正常渠道移民便构成了青田华侨的主体。

  综上所述,青田新华侨华人是一个个性较鲜明的群体,其人数相当集中,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以家庭团聚和非正常渠道为主要移民方式,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只能从事较低级的职业,从而较难融入当地社会。[①参见李明欢:《国际移民与发展:相互依存三方共赢——联合国2006年系列报告述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67页。②叶肖忠:意大利探侨:1992年的油竹,http://www.zgqt.zj.cn,2008-8-11。③《青田侨报》,2007年8月8日,第2版。④《华侨华人资料》,2006年第6期(总122期),第3页。⑤《中国侨网》2007年10月24日,《青田侨报》2007年11月5日第3版,2008年7月28日,第3版。⑥参见叶肖忠《中国青田网》海外播报之欧洲探侨专题相关系列文章。⑦《华侨华人资料》2009年第1期,第3页。⑧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

上一篇:开启中华文化传承之窗
下一篇:一部深受侨界拥护的法